日头刚刚升起,漫山遍野的绿意爬上了山坡,烟田里的烟株长势喜人。走进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蒙姑镇拖坑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淳朴的拖坑村人民正在辛勤劳作着,“80后”杨应芳夫妇俩正携手编织着他们的烟叶致富路。
“这烟苗,得小心伺候。”杨应芳爽朗地笑着说,“小时候,我只知道玩,只知道跟着爸妈在烟田里乱跑,哪懂什么种烟。”杨应芳的母亲从12岁起就与生产队一起种烟,今年63岁的她种烟已经长达51年。
在上一辈人的影响下,杨应芳在16岁那年,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种烟旅程,第一次深深感受到自己和这片土地的联系,从此对烟叶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父母的倾囊相授下,他开始跟随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不断总结种植经验,继承了父辈的烤烟技艺,掌握了烟叶的种植与烘烤技术,与妻子岳永会结婚后,一起接过了父母的种烟事业,一干就是26年。
杨应芳夫妇俩在采收烟叶。
谈及种烟26年来的变化,杨应芳感慨万千,“以前都种自家的包产地,种一亩两亩烤烟,只是为了赚点零花钱。”近年来,土地流转在烟叶生产中变成大趋势,在拖坑村,许多农户选择将闲置的土地流转给像杨应芳这样的种烟能手,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还增加了村民额外收入。“我家每年都会流转大约20亩的土地出去,往年闲置的土地也增加了我的额外收入,实现了双赢,这种‘流转增收模式’我们双方都很乐意。”外出务工的村民陈万学表示。种烟能手杨德云表示:“我们往往流转的土地都是相对集中的,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还能引进大型的机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减工降本。”
以前,要用锄头一点一点地整地、理墒,费时费力。如今,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大背景下,拖坑村的烟叶生产迎来了新的变革,随着农机农艺的推广、融合,这一切都变得轻松许多。杨应芳介绍道:“现在我们用机械就能完成整地理墒工作,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烟叶田间管理和烘烤分级上来,从而进一步提升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杨应芳夫妇在26年的种烟生涯中,见证了烤烟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以前我们用的是小烤房,每次检查烟叶烘烤情况都得打开门。热浪扑面而来,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而且,频繁开门还会影响烟叶的烘烤质量。”杨应芳回忆道,“现在,在烟草公司帮助和指导下,我们建了密集烤房,还安装了烤烟的自动控制机器,只需要通过观察窗窗口和温湿度控制器,就能随时掌握烟叶情况。这不仅大大地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强度,还有效地提高了烟叶的烘烤质量。”烘烤技艺提升了,烤出的烟叶质量更好了。63岁的分级能手杨妈妈开心地说:“年纪大了,地里干不了啦,这个烤房烤的烟好呀,我一天就能理完一炉,还能帮上他们一点忙。”
拖坑村党总支书记解庭聪说:“烤烟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为了提高烟田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给我们的烤烟产业提质增效,我们与烟草公司协调联动,在拖坑坪子烤烟地套种玉米、大豆、油菜等烟后作物,创收了40余万元。”在烟叶种植之余,夫妻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烟粮协同产业。种植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还为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谈及于此,岳永会的眼睛亮晶晶的:“一来能增加点收入,去年种植5亩烟后大豆,收了将近1500斤干大豆,按一斤2元算的话,每亩还可增加收入600元。二来烟后种植的玉米、油菜可作为牛羊的饲料来源。我们现在养了5头牛,12只羊,还有3头猪,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贝。”
2023年,杨应芳夫妇种植烤烟52亩,毛收入高达22万余元。夫妻俩都是勤劳能干的人,每年种植的烟叶,全靠一家人齐心协力,他们没请过一个工人,每年的烘烤、分级、收购季节,都是夫妻俩最忙碌的时候,看着一片片金黄的烟叶,他们的心里满是感激和幸福。“今年,我们又定了54亩,看来又会是一个好收成啊。”杨应芳满怀期待地说道。
杨应芳夫妇的辛勤劳作,盖起了两层楼的小洋房,还培养了两个懂事的孩子。“其实,种烟挺辛苦的,但想到能陪伴孩子,照顾老人,我们就觉得值得。”杨应芳说,他和妻子选择继续种烟,更多的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虽然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忙,但生活过得很充实,而且是自己热爱的“金色事业”。
一天的劳作结束了,伴随着日落,杨应芳夫妻俩并肩回家。他们的身影在落日下显得格外温馨、和谐。在拖坑村,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杨应芳和岳永会只是其中的一处缩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描摹着种烟人的朴实、执着和辛劳,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映衬着连片的千亩烟叶,他们用淳朴的笑容表达着丰收的喜悦。如今,种烟已成为拖坑村响当当的名片,千亩连片的山地烟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作者:高兴秀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