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美文共赏 详情

画出幸福来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陈银银
  • 作者:孙现富
  • 2024-09-09 09:58:10

都说山东巨野的农民多才多艺,这次暑期回去,我算见识了。全县有56家基层画院、50个绘画村、600多家书画创作室,从事创作、销售、装裱等书画产业的人数以万计。好不震撼!

  巨野是我母亲老家,按理说,我也不陌生。不过这些年变化着实有些大,听说一个农业大县竟然兴起书画产业,很多农民吃起“文化饭”,还涌现出很多农民书画家:22名中国美协会员,17名中国书协会员,15名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如果追溯巨野的书画发展,还是有历史渊源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巨野的书画艺术也有过辉煌。记得小时候,在百货大楼工作的姨父就经常给我们带一些彩蛋、玻璃瓶画当玩具。后来才知道,当时巨野为了出口创外汇,专门开办了工艺美术厂,这些都是美术厂生产的。遗憾的是,后来美术厂解散了,很多画家就走向了社会,流失到乡村。这也就成了巨野绘画艺术发展的种子。

  其中,就有姚桂元。很多人告诉我,巨野的书画之所以成为产业,姚桂元功不可没。美术厂倒闭后,姚桂元心有不甘:一门人人羡慕的好手艺,咋说不行就不行了呢!下岗后的他,舍不得丢掉手中的笔。农闲时,就带着自己的作品跑济南、去北京,寻找一切可能的商机。最初,也不敢去大地方,就到人多的集市上,或者古玩市场的广场上,铺上一个包袱,摆上几幅画,一天还真能卖出好几幅。

  姚桂元发现,工笔画还挺受欢迎,甚至连外国人都喜欢。他是个热心人,有好事总是想着别人。姚桂元就把40多个一起下岗的老伙计召集起来画画,他去推销。之后,他们的工笔画越来越受欢迎,西安、济南、北京等地的画店争相经销他们的作品。

  有好事不能忘了乡亲们。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姚桂元知道农民苦,没啥挣钱门路,只能靠种地。他感觉工笔画门槛低,容易入手,只要掌握基本技法,就能独立完成作品。不怕吃苦,靠手中的笔发家致富不成问题。他就把绘画技能传授给了乡亲们,还创办了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一人带动一村,一村带动多村,书画创作队伍犹如燎原之火,迅速在巨野遍地开花。

  巨野农民画家的工笔牡丹,花头千姿百态、花叶错落有致,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工笔技法,又糅合了现代工艺手段,这是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把工笔牡丹作为当家画种?当地人说,牡丹是国花,菏泽又是牡丹之都,以“菏泽牡丹”为题材,丰富了创作源泉,又可以展现家乡美。从千年前躬耕于花田,看花开花落,到如今植于画卷,看芳华不逝。看来,对牡丹的痴爱已经深深镌刻在巨野人民的心里。

  老战友袁存军开了一家超市,紧挨着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有一次,镇上举办工笔牡丹画基础培训班,他去看热闹。好家伙,上至75岁老人,下至12岁少年,把教室挤得满满当当。他说,要不是开超市走不开,自己也报名了。辅导老师更是感慨:“都说巨野农民爱书画,没想到氛围这么浓、人才这么多。”

  农民的艺术激情一旦迸发,必将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2018年,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举行,巨野农民画家受邀为宴会厅创作一幅背景画作。10位农民画家不负众望,历时77天,完成了一幅大型工笔牡丹画作。整幅作品以花开盛世为主题,雍容大气、华贵端庄、着色生动,成为国家领导人和与会各国元首合影的背景画作。从那以后,农民画家的底气更足了。大型工笔牡丹作品,先后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回京数日,巨野农民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始终感染着我。真的是高手在民间,巨野农民用小小画笔,画出了幸福人生,更画出了乡村的美好前景。

作者:孙现富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