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科技领航强农之路 详情

科技领航强农之路 | 广东: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2024-09-26 13:12:06

广东,作为农业大省与科技创新强省,其农业科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范。近年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秉持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事业迈上新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

广东: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罗定市水稻生产基地,组织开展全省农作物植保员飞防作业竞赛。

数据显示,广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高达73.3%,居全国前列,彰显了广东农业科技创新的深厚底蕴和强劲实力。同时,广东省以仅占全国1.9%的耕地资源,却实现了约占全国5.7%的农业总产值和6%的农业增加值,这一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背后,正是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科技已成为推动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最核心、最关键的驱动力。

突破关键技术,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以服务“国之大者”为己任,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经济新动能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在“十四五”期间,广东省精心组织并实施了农业科技十大主攻方向的攻关行动,不仅实现了“模式创新”“资金管理创新”“目标考核创新”和“成果运用创新”四大创新,还成功构建了高效协同、共促创新的强大合力。通过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广东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广东: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广东农技轻骑兵”在东莞市大朗镇一农场指导果农做好荔枝病害防治工作。

在种业创新方面成绩斐然。广东省拥有超级稻品种33个,占比高达26%,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广东还累计育成畜禽新品种(配套系)40个,约占全国总数的15%,其中肉鸡配套系更是占据了全国总数的40%。特别是新育成的“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成功打破了国外种源的依赖,为畜禽种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此外,广东在水产新品种的培育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育了40个水产新品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5%。其中,黄唇鱼等珍稀水生动物的人工繁殖技术在国内首次取得突破,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农业科技攻关方面成就卓著。广东省聚焦精准农业、食品安全、智能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等领域,组织全省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国家队”驻粤单位开展联合攻关。通过这一模式,广东成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为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东: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广东省佛山市新广农牧智能化孵化厅,全自动选蛋设备在挑选优质种蛋。

此外,广东还加快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步伐,通过启动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和打造国家现代海洋牧场种业创新基地等措施,在深远海养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海上实验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特别是深远海抗风浪网箱技术的成功研发和应用,使得重力式深水网箱的抗风浪能力提升了40%以上,为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最后,广东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建设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农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并组建中央驻粤、部、省农业重点实验室联盟等措施初步实现了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共享的目标。同时广东还建成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系统最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和战略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基础设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健全服务机制,激活农技推广创新动能

广东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再出实招,通过健全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的农技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农技服务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农技推广网络密布,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目前,广东省已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农技推广网络,拥有农技推广机构1575个,基层农技人员数量达到约1.17万人。每年精心评选并发布一批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确保最优品种和最新技术能够迅速送达广大农民手中。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高达98%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也达到了98.5%,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构建“1+51+100+10000”新体系,激发农技推广新活力。广东省积极探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新路径,创新性地构建了辐射全省区域的农技推广服务新体系。该体系以1个省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为核心,统筹协调全省农技推广工作;依托5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县级层面建设100个农技驿站,作为技术服务的桥头堡;遴选认定了11287名农村乡土专家,成为连接科技与农民的桥梁。这一体系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成了农村电商网红的孵化器,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技术咨询服务。

广东: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内,生产人员正对荔枝快速预冷与减菌护色。

广东省农业农村系统深耕田野,智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而精心打造了一支专业队伍。他们由来自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优秀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被派遣到全省各地,精准对接服务典型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通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省农技推广人员迅速融入农村,深入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特长,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加工等全方位的农技服务。从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从土壤改良与培肥,到农产品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农技特派员的智慧和汗水。

全省农技推广人员不仅是农业科技的传播者,更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深刻内涵,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树立了典范。

加速成果转化,推动科企融合创新发展

广东,作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先锋,始终坚持“效益为王”的转化理念,以市场化思维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更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种业博览搭台,全球良种汇聚。广东省连续22年成功举办广东种业博览会,这一国家级农业盛会已成为展示全球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窗口。累计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作物优良品种近11万个(次),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平台矩阵构建,服务全面升级。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与效果,广东省组建了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华南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华南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平台,并建立了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及转化平台127个,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成果展厅”“成果评价”“转化交易”等一站式科技服务。其中,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更是成绩斐然,促成2770项合作协议,交易金额超过40亿元。

广东: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广东省珠海市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

企业创新引领,科企深度融合。广东省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依托其建设了29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73个农业科技园区,并明确规定产业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的2.5%以上需用于科技研发。同时,建立科企合作对接机制,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承接研发项目或共建研发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与温氏集团的合作模式,已成为全国科企合作的典范。

“133N”模式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广东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科研单位支持的方式,构建了多维、分类、精准的转化通道。该模式包括一系列科技成果比武分化、三类媒介催化(成熟技术直接转化、单一技术集成匹配、破卡技术联合攻关)、三类示范孵化(山区农业、都市农业、海洋渔业)以及N类推广转化,为全省29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139个驻镇帮镇扶村项目提供了精准匹配的技术成果。

种业企业扶优,打造国际标杆。广东省还大力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推动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与温氏集团、华南农业大学等强强联合,组建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目标直指打造世界前三的生猪种业龙头企业。同时,积极推荐优秀畜禽、水产企业纳入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建立阵型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协调地方政府和专项资金支持,为种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深化体制改革,释放乡村人才创新动能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以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引擎,持续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启动乡村CEO培训,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广东计划三年为全省乡村持续培养超过1000名满足未来乡村发展需求的经营型人才,并通过他们对接都市资源,将城市圈的人流、资源和管理模式带到乡村,实现富民兴村。

乡村职业经理人的选拔,重点培育立志在乡村发展,有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别是从事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乡村文旅项目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现代化人才。

首创“乡村工匠”评定,培育乡村人才新力量。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乡村工匠”评定和培育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0430人获得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其中不乏高技能人才,如正高级175人、副高级690人,中初级则多达9565人。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省推广奖改革落地,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广东省按照“重推广成效、重服务基层”的原则,实施了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改革。改革明确主要完成人中基层人员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专家下沉基层,与市、县基层农技人员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并成功举办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了乡村振兴的科技人才支撑。广东省通过特聘乡土专家为基层农技员等举措,正逐步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科技人才队伍。

创建创新示范区,探索农业科技现代化新路径。为深入探索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新路径、新模式,广东省建立了深圳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以及从化、海丰等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同时,成立了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功能,为农业科技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这些创新示范区的建立,不仅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展望未来,广东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