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阳光熙暖。走进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既比村,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玉米。“收完这茬玉米,接着就种大白菜,土地可不能闲着。”54岁的戚美芬一边掰玉米,一边说道。
近年来,泸西县依托低纬高原气候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子,以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中枢镇位于泸西坝区,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引水工程的建成,给农业灌溉带来了方便,让农民多元种植得心应手。
据了解,该引水工程由中国烟草总公司投资1.24亿元援建,2019年3月完工。全长30.66千米的引水渠流经泸西县四个镇,每年为受益区输送7058.3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滋润着近13万亩农田。
有了水,就有了农业发展的更多选择。为了更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围绕“产业融合、品牌共享、渠道共建”思路,采取“烟草部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云南泸西和乐引水工程金马段。姚建明 摄
今年5月,中枢镇既比村委会党总支和旧城镇督布府村委会党总支领办“烤烟+”种植合作社成立,394户村民踊跃入社。随后,种植合作社依托流转的3200亩土地发展多元化种植,探索种养结合、以养促种的循环生产方式,让村民全程参与,共享农业发展红利。
村民李红生原本只种烤烟和玉米,加入合作社后,他尝试在烤烟收获后种植青豌豆,利用采摘完毕的烟杆当豆架,收入增了不少。
泸西白水镇大孟泽村,三七长势喜人,“现在正是三七生长关键期,得抓紧时间修剪枝杈。”村里的三七种植户董怀青说。
2016年,董怀青瞅准市场,投资12万元试种了5亩三七,几年后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小赚了一笔。今年,他种植的三七已发展到15亩,拢共算下来,全村种植的三七超过了80亩。
除了三七,红薯、雪莲果、灯盏花、小香葱等特色种植业也在持续发展。泸西县永宁乡阿朝村规模化种植雪莲果有些年头,面积由2007年的几十亩发展到2.5万余亩。
泸西县永宁乡粮烟协同示范区,工人们正在采收红薯。杜鹏 摄
机械化作业为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这阵子,泸西县向阳乡阿盈里村,烟区产业综合体内的500亩连片玉米等作物已经陆续采收。“以前都是人工操作,费时费力。现在农机进地,帮了大忙。”当地烟农合作社理事长何彦存说。
烟区产业综合体内烤烟前期已采收完毕,当地烟农合作社的专业化机耕队帮村民播种了300余亩烟后苦荞。得益于土壤中剩余的肥力,苦荞态势良好。
2021年以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分别在中枢镇、向阳乡、永宁乡持续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指导当地烟农合作社探索烤烟与玉米、苦荞、豆类等不同作物的轮作模式,在推动“粮烟协同”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烟经”作物种植。
在白水镇平田村委会的长板田村,村民们利用机械化作业大幅提高了种植效率。长板田村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900多米。早年因为山高坡陡、常年干旱缺水,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产量低、销售难。
2006年以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在长板田村修建了一批蓄水池和地边小水窖,解决了部分地块用水难的问题。今年,长板田村种植了600余亩烟后苦荞,如后期无严重霜降,平均亩产能达300余公斤,村民预计增收30多万元。
作者:段伟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