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锦屏镇陆良村,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在这里,有一对“父子烟农”——欧绍元和欧阳卫星,他们用实际行动将烟叶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父子俩齐心协力,并肩在烟田里耕耘、在烤房里穿梭,成就了一段烟草“父子情缘”的佳话。
欧绍元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烟农,从儿时起,儿子欧阳卫星便开始跟着他到烟地里干农活,回忆起当年父亲种烟的艰辛,欧阳卫星深有感触:“我当时10岁左右,还没有锄头高,便跟着父母到地里帮忙了。那时候种烟真是不容易,对种烟的技术掌握得不透,大多是凭着经验种植,整地、理墒打塘、中耕等农活全靠人力,起早贪黑非常辛苦。”
然而,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欧绍元夫妇靠着种烟将欧阳卫星和妹妹拉扯长大。随着父母年纪渐长,考虑到外出打工不方便照顾家里,欧阳卫星没有犹豫,而是选择留在家里务农,继父亲之后也踏上了烟叶种植之路。
“我儿子今年三十多岁,别看他年轻,短短两年他就从种烟‘小白’成为了烟叶种植的一把好手。”欧绍元自豪地说。
欧阳卫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种烟“小白”成为了种烟的“一把好手”。“欧阳卫星是个爱学习、爱钻研的年轻人,每次只要和种烟有关的培训,他都会积极参加,遇到不懂的技术时,他会积极向烟站的技术员学,向有经验的老烟农学,还会自己专研琢磨。像这样肯学肯干的新烟农,烟站和合作社技术人员也愿意多教多帮。”锦屏烟叶工作站站长莫献化说。
“要选水源充足、地势高、向阳、排水好、肥力适宜的地块,要规范起垄,墒高35厘米以上,还要均衡精准施肥,集中移栽,对症下药防治病虫害……”这些技术学得好,烟才能种得好,欧阳卫星经常主动向当地烟农传授种植烤烟的经验技巧,还会教他们使用新型农机具,村里的人都对这个“年轻小伙”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烟叶生产融合、机械化设备推广和专业化服务细化,农业生产由繁入简,烤烟生产方式正逐渐转型升级,让烟农在烤烟大田移栽、中耕、烘烤等关键环节都能“借力”劳作。
对于欧阳卫星这代新烟农而言,种烟早已不是拼劳力的时代,而是拼技术的时代,让烟农通过“一部手机种好烟”早已不再是梦想。如今,手机为现代烟草农业装上了“最强大脑”,它已成为烤烟生产的创新型辅助装备,赋能烟区提质增效。在手机“香叶智农”小程序上,烟农不仅完成了从现场签订纸质版合同到手机在线合同网签的转变。同时,在烤烟大田生产阶段运用手机上的“香叶智农”小程序,烟农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预约到对应的农机服务,还可以在“香叶智农”小程序上发布农机作业需求,预约作业时间。平台根据作业时间和面积精准推送到农机手,方便有意愿的农机手“接单”,从而解决了烟农用“机”难与机手“接单”难的问题。这种专业化服务贯穿于烤烟大田理墒打塘、中耕、无人机植保等环节,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成本。
欧阳卫星正在采烤田间烟叶。
智能化育苗“云棚”是烤烟育苗的“大管家”,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传感器、远程温湿度采集仪等技术,从而实现对育苗大棚的土壤湿度、烟苗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帮助精准施肥、灌溉及农事操作,提高烟苗的产量和质量。即使远在“千里之外”,手机也能作为终端设备,实施远程监控,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烤烟生产数字化转型探索发掘的新东西远不止这些。
“种烟技术发展得太快了,前几年是儿子跟着我种烟,如今啊,我年纪大了,换成我跟着儿子学技术种烟啦!”欧绍元不由得感叹道。
在锦屏镇,种烟给烟农带来的收益是实打实的。以欧阳卫星为例,他今年种植烤烟的净收入约20万元。预整地期间使用大型拖拉机帮助其他烟农理墒打塘,收入2万多元;烘烤期间帮助烟农初分新下杆的烟叶,又赚了1万多元……一年下来的收入非常可观。
“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何乐而不为呢?对于种烟这件事,我有技术、有信心、有干劲儿,我明年还会继续种。”对于未来,欧阳卫星充满信心。
父辈与子辈之间以老传新、以新带老,新老烟农取长补短、互学互促,走出了一条烤烟生产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儿子有儿子的成就,父亲也有父亲的骄傲,烟叶种植在欧绍元家完成了两代的传承。如今,在丘北县锦屏镇陆良村的街道上,一栋两层的楼房坐落在路旁,这便是欧阳卫星的家,靠着这片“金叶子”,一家人买上了车,住上了楼房,日子过得和美而富足。
作者:张美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