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浙江全省上下大抓乡村“土特产”发展,省级层面已围绕地方猪、杨梅、杨梅酒等特色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日前,浙江举办土特产·土著鱼类保护发展工作会议,聚焦土著鱼类发展,找短板、寻对策、谋发展,部署实施溪流性鱼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旨在把“浙江溪鱼”打造成为浙江渔业绿色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张“金名片”。
浙江土特产·土著鱼类保护发展工作会议。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拥有钱塘江等八大水系和京杭大运河浙江段,水域广阔、水质清澈,水生生物资源丰富。2023年,全省土著鱼类产量110.7万吨,产值246亿元;其中,溪鱼养殖企业241家,产量0.4万吨,产值4.4亿元。
在此基础上,如何把土著鱼类打造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是一篇大文章。“溪流性鱼类等土著鱼类非常适合山区小农户个体养殖,不仅附加值高,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追求。”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介绍,土著鱼类结合地方菜系、地方小吃、制品加工、电商销售等新业态,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以“新昌石斑鱼”为例,目前,当地打造共富鱼坊,创建政村企共建渔业共富企业20余家,共富基地26个,年产光唇鱼等溪流性鱼350吨,带动农民增收300余户、年均增收15万余元,这样的“养鱼经”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名副其实的“致富经”。
图为光唇鱼原种场。
会上,浙江发布了土著鱼类保护与开发利用报告。根据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初步确定浙江水产土著资源112种,其中开展养殖的有63种。此外,浙江还遴选了大水面生态渔业、溪流性鱼类产业等在内的土著鱼类八大主要产业,并推介了溪鱼生态养殖八大模式和十款溪鱼菜品。
“我们计划通过三年努力,推动浙江溪鱼产业提质、扩面、增效,到2027年全省土著鱼类产值300亿。其中,溪流性鱼类养殖产值翻一番,达到10亿元,综合产值超20亿元。”王通林表示,浙江将按照“提升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思路,坚持保护为先、科技为核、强链为重、富农为本,推动“浙江溪鱼”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