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山东招远:以“片区化、组团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2024-12-03 13:34:59

近年来,山东省招远市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片区为基本单元,因地制宜、连片推进乡村发展、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在重点突破中带动整体提升,形成以大户庄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引领,14个镇街各1处示范片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格局,先后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现代农业强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规划连片让振兴格局由“散”到“聚”。实施全域划片、全市规划,既定规模、定边界,又定类型、定特色,让一个个片区成为乡村振兴的总牵引和主抓手。借智强化顶层设计。聘请省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鲁农规划设计院等高端智库,对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全局性思考、前瞻性谋划,规划1个省级、14个镇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先行打造,覆盖行政村80个、面积128.6平方公里,并与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紧密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有序推进。借势助推规划落实。以省、烟台市多频次乡村振兴观摩为契机,先后召开10余次推进会、观摩会凝聚共识,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既给定量指标,也给定性评价,推动片区打造持续推进。借力放大特色优势。在推动示范片区提档升级基础上,着力实施跨片跨镇联建联创,东部重点拓展“招莱古道”“苇都河畔”2处片区,打造镇域和美乡村样板;西部重点提升“山里陈家”片区,打造医养健康型样板;南部重点串联“甜蜜谷”“齐山蜜薯”“大沽河畔”3处片区,打造高效农业集聚型样板;北部重点连通“官山”“罗山”2处片区,打造农文旅融合型样板,截至目前,已建成烟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37个,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示范样板体系。

产业连片让乡村发展由“点”到“面”。坚持“因地制宜”、放大规模效应,引导各片区根据地理位置、资源禀赋,走差异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路径,目前,全市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6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66个。点上,样板先行作表率。依托大户庄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探索辐射周边2个镇、12个村,流转土地1.2万余亩的“统—分—统”产业模式,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引导各片区坚持三产融合、农文旅体全面发展,带动片区农民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在2023年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评比中位居烟台第1。线上,链式发展壮集群。坚持链式思维集聚农业产业集群,以示范片区为产业载体,以齐山蜜薯、大户葡萄等“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产业基础,以双塔、联蕾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产业“链主”,以延链补链、业态融合为产业突破方向,构建“1+6+N”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实施总投资23.7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83个,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烟台市级以上家庭农场28家,白羽肉鸡、苹果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面上,科技引领添动能。深化“院地”合作,先后落地建成中国农科院胶东半岛果树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招远乡村振兴研究院,邀请14名中国农大、西北农林等院校顶级专家组成产业高质量发展顾问团,200余名农科专家、教授常态化提供科技指导服务,为农业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帮、合伙干、产业兴、农民赚”的乡村振兴科技合伙人模式得到周乃翔省长等省领导批示肯定和院士专家高度评价。

组织连片让治理合力由“弱”到“强”。积极探索村庄、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的交流共联、发展共建新路径,坚持推动组织共建、产业共富、群众共享,以“三个建设”绘就连片振兴图景。在党建联合建设上,承担全省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县域试点,成立“跨村联建”联合党委173个,实行“示范村”与“强基村”干部双向挂职、联合党委与村党组织双向考核,积极推进位置相邻、功能相近、产业相融的村庄连片规划建设、一体化协同发展,成功承办了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观摩和中组部乡村组织振兴齐鲁行调研。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以“矛盾在一线化解、风险在一线消除、服务在一线体现”为导向,形成“示范区党委—村党组织—联户党员”三级网格化治理新格局,全面落实“四议三审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社保等300余项公共资源向基层下沉,实现组织、服务、民心互促共融。在乡风文明建设上,实施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程,建立村民信用档案,从党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建设等20个方面赋分管理,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村群众诚实守信、崇德向善,全市文明村覆盖率达到91%。

要素连片让资源配置由“有”到“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对片区的倾斜支持,全要素增强片区发展动能。国资“引路”强保障。组建烟台首家国有农业发展公司——农鑫公司,先后争取金融授信、地方债权等扶持资金10亿余元,重点投向种业研发、农产品深加工等7个农业项目,带动20余个村集体平均每亩增收150元、农户平均每亩增收700元,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农户共同致富。政策“铺路”强支撑。借力入选全省首批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县、撂荒地整治、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等一揽子“政策包”,累计完成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改造提升撂荒耕地1400亩,圆满完成851个土壤样点的调查采集、制备检测、成果汇总任务,推动自然地块“小并大”“差田”变“良田”。改革“拓路”强供给。以承担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为契机,聚焦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数字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治理4个领域,在2处片区先行先试,实施总投资7.1亿元的数字乡村一体化公共服务、乡村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等试点项目24个,为构建智慧农业平台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依托农鑫新农人创业服务园打造高标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民的房屋、土地等闲置资产量化折股,合作社收益定期按比例分红,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

作者:张汉卿 张海波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