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如何更好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山东省临清市以村企联建为抓手,开展了“村企联建·强村共富”行动,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共赢”,推动资金、人才、技术、项目下沉乡村一线,实现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企业发展三方共赢。
服务联享,保障更稳了
“以前哪里敢想着自己村里就能建起轴承市场,不出村就能买卖轴承。”近日,潘庄镇宋齐寨村的李庆海开心地给记者介绍到,他自己家开了个轴承门市部,规模不大,属于大家口中常说的“轴承散户”,像李庆海一样的个体工商户全村共有200家左右。他们一直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附近没有正规的轴承交易市场,“我们每次买卖的产品数量不是很多,但是交易次数比较频繁,自己村里没有正规市场,就特别麻烦。”
群众有需求,就得想办法满足。宋齐寨村立足本村区位和资源优势,与村内龙头企业山东蓝宇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宇轴承”)进行合作,党支部解决“地”的问题,以4亩集体土地入股,企业解决“物”的问题,出资购买钢材、防盗门窗等基础设施,共同建成拥有50余个摊位的宋齐寨轴承市场,部分摊位交由蓝宇轴承免费使用,其余摊位租金收入全部归宋齐寨村,每年可为集体分红4万余元。“我们公司大约投资了50万元,发展自己企业的同时,主要是满足大家想拥有一个就近的正规交易市场的需求。”蓝宇精密轴承总经理林继龙说。
如今,宋齐寨村正在继续以“村企联建”为载体推动轴承产业提档升级,盘活低效土地资源500余亩,以村集体土地入股建设临清市轴承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数字赋能产业园、中博轴承文化科创园3大产业园区,引进了山东朗澈轴承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40余家,已建成高标准生产车间30余间,年产值达到6亿元,村集体分红120余万元,还有越来越多的商家正在准备加入。
产业联兴,百姓更富了
烟店镇冯圈村靠近漳卫河,村里的土地大多都是河滩地适宜种植低矮农作物,并且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从事轴承生产经营,土地长期处于荒废或者闲置状态。经过多方考察和走访冯圈村党支部决定把全村土地进行统一流转整合利用种植大豆和花生,最终近4000亩面积、合计138万公斤的产量,为冯圈村带来了丰富的油料作物资源。
“能不能想办法把我们的大豆花生再利用,提高经济价值?”今年上半年,党员冯元华在村党员大会上围绕促进集体经济增收讨论时提出了建议,这让党支部书记冯连增眼前一亮,闲置的老大队部房屋、良好的大豆花生产业基础,“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我们是有条件的。”冯连增坚定地说道。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与村内临清市敏捷轴承有限公司、临清市源盛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七家村内企业沟通商定后成立了临清市老油坊屋豆油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三成、企业共占股七成形成产业共育模式。
冯连增算了一笔账,七斤半的大豆可以榨出1斤豆油,出油率约13%,每天可生产豆油约1100斤,日利润1650元左右;两斤半的花生可以榨出1斤花生油,出油率约40%,每天可生产花生油约2500斤,日利润2625元左右,总体算下来预计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25余万元。
集体增收了,百姓的腰包也更是鼓起来了。尚店镇司洼村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已有近十年历史,把村民闲置的庭院和房屋改造成反季节“菌菇小院”成为该村联合企业帮助百姓致富的重要“砝码”。
去年,村里还联合福鑫家庭农场投资5600万元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绿色循环发展基地专门发展平菇、黑木耳、冬虫夏草等食用菌产业,通过“三物”融合和绿色循环发展技术创新,每年将近6万亩植物秸秆、边角料,10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制成菌种营养袋,同时车间每年产生的近1万吨旧菌棒、废料,可以作为村民蔬菜大棚优质的基土和肥料,增加收成。
而在这一系列菌棒制作、栽培和食用菌的分拣、采摘、日常管理等工作,都是由周边村民完成的,祝维辉就是其中一个,“我现在一个月能挣到3900块钱,工作也不累还能照顾家里,这都是以前不敢想的好事。”据了解,跟祝维辉一样在基地工作的有300余人,他们不用远离家乡“抛家舍业”就能赚到钱,老百姓都亲切地将该菌种车间称作“家门口的致富车间”,一年下来该基地可增加农民收入150万元。
作者:程源 赵立美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