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落实与行动:气候与健康国际合作大会暨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启动仪式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众多专家和代表为保亭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建言献策。
“我们希望最大限度发挥保亭的比较优势,构建以康养为主的产业体系,既实现‘双碳’目标,又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目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穆克瑞说,希望能通过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的建设,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保亭实践。
据了解,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是中欧碳中和合作项目办公室为推动中欧在绿色低碳政策、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合作,将建设中欧合作的“碳标准互通互认试点”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与健康宣言”实践地。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建设是顺应全球气候变化大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和“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积极探索,也是保亭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发展竞争的新定位、新赛道。合作区将推动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探索形成中欧互通互认的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发展模式、标准体系与实施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生态立县”始终是保亭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近年来,保亭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锚定“三区三地”(热带雨林温泉康养度假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黎苗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体验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围绕合作区建设,保亭已经谋划了24个场景项目、15个产业项目,总投资430亿元,助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中国与欧洲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在环境与气候方面展开合作。2023年8月,保亭与中欧碳中和合作项目办公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合作区建设。
穆克瑞认为,建设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是一次跨国别、多层级、多领域的中外联合创新,将探索形成中欧互通互认的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发展模式、标准体系与实施机制,形成开放的国际平台,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模式。以气候与健康领域为重点推进合作区建设,有利于将保亭得天独厚的气候康养资源优势与海南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开放优势相结合,形成独特品牌,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提供重要实践支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雍敏 邓卫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