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礼泉县以“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为引领,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扛牢政治责任,积极主动作为,细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监测 强帮扶 守牢底线任务
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按照“全员覆盖、动态管理、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的原则,运用“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数据交换分析、信息动态管理、电话随机抽查”等多种监测手段,对“三类人群”“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及家庭收入”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组织四支队伍和网格员常态化走访排查农户100多万户次,对已纳入的监测对象开展针对性帮扶,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针对性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跟踪监测、动态调整,做到了应纳尽纳,应帮尽帮。2024年,新纳入监测对象79户257人,全县“三类人群”监测户共283户979人,已消除风险131户459人。
兴产业 促就业 拓宽增收渠道
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四个一批”要求,坚持将65%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增收产业发展,持续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持续强化联农带农经济发展,建立分层次、多样化的联动机制,对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明确联农带农方式标准,建立联农带农明细台账。因地制宜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爱心企业吸纳、帮扶车间安置、公益岗位开发等方式拓展就业岗位,截至10月底全县脱贫劳动力24499人均已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全部就业创业,较2023年增加了164人。持续做好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政策落实,全年累计发放交通补助3959人、资金146.81万元。
建队伍 抓培训 增强发展动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配强“头雁”队伍,举办“2024年全县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组织全县213名村党组织书记、34名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队员,采取“课堂+外出观摩”的方式,交流学习“整镇过硬,整县提升”创建及网格化管理、后备干部培养等工作,全面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采取“课堂+田间+远程教育”模式,强化党员骨干、青年农民、农村能工巧匠、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先后举办专家流动课堂90场次、田间科技直通车85余场次、农民夜校12场次、职业农民培训40场次、电商实操培训10场次。
夯基础 惠民生 巩固脱贫成果
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每月不定期开展住房安全排查,将符合政策的纳入危房改造计划,年度完成率达100%,低收入群体鉴定入户率100%,夯实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加快推进农村供水项目建设,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安全饮水保障率达到95%,供水保证率达到100%,坚决筑牢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底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育资助政策,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修订完善《礼泉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礼泉县义务教育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管理制度》《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动态监测管理,强化控辍保学,实现小学段常态化清零、初中段动态清零。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分级诊疗等政策,持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随访服务,“三重保障”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80%以上,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参保率100%。
优环境 善治理 建设和美乡村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三堆六乱”专项整治行动,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8万吨,“千万工程”示范村垃圾收运处理率100%,改厕率100%,生活污水治理全部得到有效管控。持续推行秸秆“五化”模式,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47%,礼泉县农村可再生资源清洁取暖通洁模式在农业农村部介绍,并在全国推广。成功创建袁家村、白村、烽火村、肖东村、任池村5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筛选确定2024年拟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8个、市级8个,整合乡村振兴衔接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536.883万元,撬动行业部门项目资金8060.8万元,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园区道路、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22个,新建果业示范园3500亩、设施农业400亩,飞鼠、梅花鹿特色养殖基地3家,新修道路30公里、排水渠32公里。
作者:王小青 刘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