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全域属于黄河流域,畜牧业是鄂尔多斯市农牧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沙化土地是鄂尔多斯最主要的耕地资源,饲草饲料供给不足,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为该地区饲草产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动能,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鄂尔多斯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增效,助推了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鄂尔多斯地区多为沙地、盐碱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较差,再加上种植技术落后,因此饲草产量一直较低,无法进行规模化种植。近年来,鄂尔多斯地区大力发展养殖业,本地饲料无法持续保障奶牛等牲畜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并依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形成了“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院所+地方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科技帮扶模式,助力该地区饲草产业发展。
科技帮扶团队建议通过提高紫花苜蓿面积和产量解决这一难题。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学敏研究员介绍: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以及对土壤改良有着显著的效果。紫花苜蓿的根系发达,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能够在沙地、盐碱地生长和发挥高产量。针对沙地紫花苜蓿建植难的问题,科技帮扶团队提出:根据紫花苜蓿不同阶段生长特点,采用微喷灌溉或地下滴灌,帮助紫花苜蓿抵御风沙和高温侵袭,攻克沙地苜蓿建植难题。
科技帮扶专家组奔赴鄂尔多斯养殖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生产一线,给与当地紫花苜蓿种植技术指导,实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并建议紫花苜蓿种植由农牧户零散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另外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可尝试实现种养结合,在饲料价格过高的年份实现自给自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稳定的畜牧业发展。
鄂尔多斯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聚焦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持续推动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一般耕地、黄河滩区、沙区改良地及盐碱地等土地资源进行人工优质饲草种植,为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草源”保障,走出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路。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