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出生的郭佳明,放弃南方企业高管的高薪,回到家乡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当地农家书屋创办农民学校,用阅读和培训武装头脑,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路。他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辽宁最美青年”“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创办的农民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
“我们做农业技术推广,做农民培训,带动农民阅读,最终目的是带动农民一起致富,希望农村越来越好,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足。”郭佳明说。
从阅读中受益,创办农民学校
他的创业与阅读同步。郭佳明觉得最骄傲的事就是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并将所学知识用到自己的事业上。
郭佳明的家乡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盐碱地居多,是水稻的主产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偏少。2016年,沈阳农业大学毕业的郭佳明选择回乡创业。但刚开始支持者并不多,人们都劝他:“这盐碱地里种不出黄金,不如安安稳稳种水稻。”
郭佳明没有听劝,选择了具有地域性的盘锦碱地柿子。他与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合作,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去地里干活,研究种植技术。“种植、采摘、跑市场都是自己干。那阵子是最累的。”郭佳明说。
创业初始,虽然在大棚里日夜劳作,但郭佳明依然会坚持学习,办公室书架内《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农业装备》等科技类图书已经被他翻看得有些破损,成为这些年他将现代化科技应用到种植、成功进行技术革新的见证。
“你要懂种植,要掌握种植的技术知识,因为只有你懂这个领域,在这个行业深耕之后,你才能明白这个行业的诉求点是什么。”郭佳明说。大棚里的日夜劳作,加之不断看书学以致用,让郭佳明不仅对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的变化了然于胸,还研究出碱地西红柿起垄装置等多种实用技术。
他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便惦记着带村民一起学,得到了村里大力支持。2018年,郭佳明在大堡子村农家书屋创办了农民学校,辐射带动周围农民共同致富。
起初,来农家书屋参加培训的农民一个个都是“劝”来的,后来慕名主动来的村民越来越多,以至于来晚了都找不到座位。郭佳明会根据村民的诉求,找相关专家为其现场答疑或线上答疑。同时,他依托自己的菜根堂公司基地,组织农民进行实践,开发“云上”助农小程序,组建的3个线上学习群已吸纳800余人,实现理论和实操融合教学。6年间,免费培训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800多名农民共同加入碱地柿子种植队伍,辐射周边10余个村,带动其他县区6个村,平均每户村民年收入增长2至3万元。
学以致用,推广农业技术
他的成功与阅读同频。“阅读给我带来创业底气和精神滋养,随着事业越做越大,对阅读的渴望就越强烈。”郭佳明说。
“碱地西红柿种出来了,但是卖不动。我们就上早市卖,地方政府也提供电商渠道,帮着去引导、推广。后来我发现,我光把我的这个东西卖出去还不行,因为我只能保证我的产品的质量,但是我还需要让更多的人都能保证产品质量,这样这个东西才能走向市场。”郭佳明坦言。
“后来,我读《褚时健传》,从褚老创业种植橙子的故事中,我学到的就是‘农业标准化’。所以,后来我就做技术标准化,今年我们盘锦市申请了三个地方标准,农业三个,我们就占了两个,我们将来还要不断把更多细节做到标准化。”郭佳明充满信心地说。
依托农家书屋、农民学校,郭佳明带领团队不断阅读钻研、积累经验,通过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技术创新,团队共同编写的《盘锦碱地番茄种植技术规程》,成为指导公司碱地柿子生产种植全过程技术标准。研发申报碱地柿子相关专利11项,撰写的《盘锦碱地柿子种植技术规程》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农田氮磷全面源污染检测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郭佳明成了远近闻名的“科学种地专家”。
郭佳明很喜欢借助新知识探索新领域。疫情防控期间,销售渠道受到影响,他活学活用《电子商务应用》等互联网销售类书籍里的知识,带动村民共同学习短视频推广和网络直播,成功打开了碱地柿子线上销售的外地市场。在郭佳明的带动下,盘锦市的甜蜜“柿业”大获成功,2017年盘锦碱地柿子成功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行列,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他的发展与阅读同行。郭佳明持续关注着农家书屋和乡村阅读的发展。不论工作多忙,他都坚持月读一本书,并定期参加读书会。
“我读《任正非传》,最受益的是任老的危机意识。对未来潜在风险的敏锐洞察力和未雨绸缪的布局,这方面他做得很到位。就是不管什么事,都把不好的地方想到最前面,这样你后面才能很从容地去应对发生的各种事情。”郭佳明说。
2022年,在“漂流书屋——辽宁省全民阅读共享计划”的影响下,他与大堡子村农家书屋深入实施共建共享,将图书移到产业链上,在碱地柿子大棚里办起了“漂流书屋”,现有图书300余册,定期开展图书漂流,实现“农民在哪里,阅读就在哪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是郭佳明的座右铭。“我觉得人生就像在爬山一样,沿途就是再辛苦,等到登顶那一刻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心里种下登顶那一刻的场景,幻想50个场景登顶的场景,然后不断地攀登。在攀登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我感觉都不叫问题。因为你只有遇到问题,想办法把问题处理了,你才有收获,要是一直遇不着问题,你也没有收获嘛。”郭佳明说。
他创办的农民学校进一步成为引领村民的“致富屋”,为大家提供大量实用的技术书籍和农业技术交流平台。郭佳明说:“书籍让我及时沉淀过往,总结提升当下,我才更有力量带领乡亲们共同获取知识,让甜蜜‘柿业’惠及更多家庭,一路成长一路芬芳。”
“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对农业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不断地把这个事做大。一群人努力做成一件事,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尤其是通过带动农民发展,让他们挣着钱之后,他们从内心表现出来的那种喜悦,我感觉是拿多少钱都买不来的。”郭佳明说,“农民学校我们会一直办下去,还会把它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样化,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带动农民一起致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现芳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