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秉烈乡山水环抱的烟田里,一根根烟秆和一行行绿油油的秋季豌豆苗相映成趣,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正是秉烈乡推广“烟+豌豆”套种模式带来的又一幅丰收画卷,也让这些原本的“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
往年采摘完烤烟就陆续冷清下来的烟田,如今却到处是村民忙着种植烟后作物的身影,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我家烤烟剔了一半,就套种了10多亩秋豌豆,雨水又好,豌豆长势喜人,品质高、价格好,丰收有望!”秉烈乡种烟农户马国亮欣喜地说。
技术人员在田间开展烟后作物套种技术培训
秉烈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农产品种植较为单一,主要以荸荠、山药为主。近年来,文山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紧围绕“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目标,立足地方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路子,深挖农业产业附加值,加强技术指导,推广“烤烟+豌豆”套种模式,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实现“一地多用、一年多季、一季多收”。
据秉烈片区龙基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李跃清介绍,烤烟管理中后期至秋冬作物种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菜豌豆有生长时间较短、经济价值高、需肥量较低等特点,将其套种在烟地中能充分利用其种植空间、光热及烟后盈余的土壤养分资源,有效抑制菜豌豆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发生,解决死苗和减产问题。同时还可以防止烤烟生长后期因吸收过多养分而造成的上部烟叶气候性斑点病和赤星病,此外菜豌豆幼苗还能诱引迁飞烟蚜,减少烤烟烟蚜的侵害,提高烟叶品质。
看着烟田里茁壮成长的豌豆,红甸乡二队村小组村民陈李姣吐露心声:“说实话,烟叶技术员开始让种植豌豆,我心里还是挺担心的,现在看到套种豌豆带来的收益,一家人都可高兴了。”
秉烈乡烟后豌豆长势情况
在鼓励引导烟豆套种的过程中,文山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加强与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的沟通,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从播种、定苗、施肥、中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实地培训,解决种植户在实际套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烟后作物种植进行扶持,从而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
对种植农户来说,“销路”也是一大难题。通过采取“烟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烟草部门协调资源帮助农户们联系了销售渠道,保障豌豆能够顺利进入市场,为豆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给他们吃上一颗“定心丸”。据悉,自推广“烤烟+豌豆”套种模式以来,秉烈乡村小组户均增收超过9000余元。
“烤烟+豌豆”套种模式同时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以前烤烟收购结束后,农闲时还要外出打工,现在有了烟后农作物,一年四季都能在家门口干活,一天差不多做8个小时,能挣一两百元,主要是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真是一举多得嘞!”文山市迷勒湾村小组村民高海富说。
“带头种植豌豆,给自己带来了收益,也让其他农户看到了烟后农作物套种模式的前景,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今后我还会继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尝试栽种其他和烤烟适宜进行轮作的农作物,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正在采摘豌豆的林角塘村小组种植户李贵学感慨道。
秉烈乡“烤烟+豌豆”套种模式的成功推广只是文山市烤烟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文山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立足本地资源、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全面提升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全力守住“粮袋子”、稳固“金叶子”、鼓足“钱袋子”,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基础,也让传统农业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李绍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