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兴修水利的黄金时期,江西省水投建设集团上饶大坳灌区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项目团队合力攻坚,紧抓工期,力争早日让汩汩清水润泽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
62岁的王长顺家住上饶市铅山县新滩乡湖塘村,聊起庄稼地里的事儿,他很是健谈。“俗话说,天公赐雨便是恩, 一季收成靠天恩。我们这个地方处在信江支流铅山河的下游,由于区域降水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均匀,经常出现伏秋连旱现象。就说2021年大旱的时候,河里都干得见底了,稻田里裂出一道道大口子,我这心里急得像火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长顺忍不住叹了口气。为了能让稻子有点收成,他只能到几公里外的山塘去取水,可那点水对于自家的10亩稻田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幸运的是,2022年,江西省水投建设集团上饶大坳灌区工程启动。从那以后,王长顺和村民们有空就会到灌区的施工现场附近转转,看着工程一点点推进,他的心里也越来越有盼头,他说:“这大坳灌区工程为我们供水促增收办了件大好事。”
“开工!”2022年12月12日,江西省水投建设集团上饶大坳灌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广袤的赣东北丘陵地带,逢山凿隧洞、遇沟架渡槽,工程按部就班稳步推进。按照项目规划,上饶大坳灌区工程需新建小型水库1座,新建干渠1条,加固原有干渠2条,新建支渠14条、直斗渠24条,涵盖17条隧道、20座箱涵、19座倒虹吸,32座渡槽,55段明渠,新建、改建、加固各类渠系建筑物699座,13处与铁路交叉,7处与高速相交,还有国防光缆、燃气管道、通信线路等迁移,涉及上饶市的广信区、铅山县、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横峰县、弋阳县等五县(区)中的21个乡镇……大坳灌区利用大坳水库作为水源起点,经由河道输水至沙潭反调节水库,再由此向周边广泛分布。
“大坳灌区是江西省大坳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2020年至2022年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我们的计划是2025年3月阶段性通水。目前,已完成渡槽预制738跨。”大坳灌区施工项目部经理李恒介绍,“上饶作为江西粮食主产区,对于农业灌溉水源的需求尤为迫切。项目设计灌溉面积达33.32万亩,其中信江南岸灌区灌面积3.97万亩、北岸灌区灌溉面积29.35万亩,可以有效解决灌区内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走进岑港河渡槽施工现场,工人正在绑扎钢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热火朝天。据现场工人介绍,岑港河渡槽是一座跨越岑港河长1100米的预应力渡槽,每一跨长25米,单片渡槽重达280吨,并与沪昆高铁和沪昆货运铁路有交叉,项目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一片长达25米的渡槽,按照常规做法需要45天才能具备起吊条件,一年只能完成8片,而整个岑港河渡槽需要完成40多片的任务,显然在规定工期内很难完成。”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恒面对这一难题,带领项目建设示范班组经过几番研讨发现,渡槽的外方内圆结构需要在模具中完成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而增加模具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然而,一套模具需要120多万元的高昂投入又成为一大难题。为此,项目建设示范班组自主创新研发了一套外膜支架,实现了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的并行作业,将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
在李恒的带领下项目建设示范班组申报的《提高大截面U型渡槽外观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课题荣获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交流二等奖。《大截面U型渡槽快速预制施工工法》被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评为2024年度水利行业工法。如今,这项创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整个工程延线,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整个大坳灌区工程需要做1734片的渡槽,这项创新技术的推广,为整个工程节省了约1000万元的模具成本。
作者:万雯婷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