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体 详情

郝庆军:列入人类非遗是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成果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周桐
  • 作者:毛晓雅
  • 2024-12-24 16:17:47

郝庆军:列入人类非遗是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成果

记者:这三项非遗是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什么?

郝庆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体系有三部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化遗产名录、优秀实践名册。我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化遗产名录此前有7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把经过多年保护之后已经比较成熟的、达到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水平的,进行“转名录”工作。去年3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受托开始做转名录相关的工作,就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个工作框架下进行的。

这三项非遗是从2009年开始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到目前已经有15年了。15年间,从政府到社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持保护工作,群众参与热情非常高,非遗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三项非遗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我们保护工作成效的重大肯定。

记者: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对我们这三项非遗来说,以及对我们国家的非遗保护传承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郝庆军:对这三个非遗项目来说,由急需保护进入了常规保护的轨道,代表它们已经已经进入了我们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了。对我国的非遗保护传承事业来说,意义重大,为我们提供了非遗保护的重要经验,就是要进行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保护,为及时抢救面临失传危险的非遗项目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记者:什么是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您能举例说明吗?

郝庆军:所谓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意思是不仅就这个项目而保护,而是要保护它的环境,比如羌年主要是在四川北部的羌族藏族自治州,保护羌年这项非遗除了要对传承人队伍进行有效培训等基础工作外,还要让羌年的活动进入民众生产生活当中,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参加到这个活动当中,让它重新焕发新的活力。此外,它还具备经济价值,羌族的妇女在羌年的时候,加入非遗工坊,能够在节庆活动中获得经济效益。经过一系列激活活化工作,形成了社区、群众都共同参与的保护格局,羌年的保护工作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的成果。

记者:当前,我们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发展?

郝庆军:首先是要做好传播工作,这三个非遗项目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通过大力宣传,让它们不仅仅是所在地群众社区了解,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

第二要认真总结这三个项目15年来进行系统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的经验,把这些经验推广到其他继续保护的非遗项目事业中。

三是要把这三项新加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连同刚刚入选的春节,以及其余35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纳入到一个保护体系框架内,让它们在我们国家关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内,进行有序地保护传承弘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