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体 详情

陈孟丽:用青春织就黎锦芳华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周桐
  • 作者:杨钰莹
  • 2024-12-30 17:34:33

筒裙轻摆,椰树轻摇,12月的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依旧绿意盎然。

"这是马,这是鹿,旁边还有云朵、水、竹子等,都是黎锦传统的图案花纹,取之于自然,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沉淀着一代代黎族儿女的集体记忆。"1992年出生的黎族女孩陈孟丽,身着传统黎族服饰,正在为游客们推介带有黎锦元素的文创产品。c1d0db8e-e3a6-46b1-b385-30de92376e6c.jpg

衣染草木,身着山川,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有着3000余年历史。陈孟丽记得,小时候,她总能看到妈妈和外婆坐在家门口的草席上边唱歌边织锦;每年"三月三",也总有同乡的年轻男女们衣着华美,环佩叮当,这些美好的记忆相互映照,为幼年陈孟丽织就了一个关于黎锦的绮丽梦想。

2014年大学毕业后,陈孟丽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十年的创业史,陈孟丽从"单枪匹马"发展到现在"团队作战",2019年,创办海南布黎布舍服饰文化有限公司,聚焦黎锦服饰与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采取"公司+合作社"模式,带动起周边百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毛纳村考察调研,对黎锦等非遗提出殷切希望。这一天,对毛纳村村民,以及像陈孟丽一样的非遗传承人来说很难忘,"在传承黎锦这条路上,信心更为坚定,前景更加光明。"陈孟丽说。

近年来,海南省连续出台多项非遗保护相关文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非遗保护体系。围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传统工艺,推进非遗工坊建设,以黎锦等为代表的非遗相关产业,已成为五指山等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

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队伍已从2009年的不足1000人发展到2万多人。海南省有100多所中小学开展黎锦实践课,通过"非遗进校园" "研培计划"等专项活动,让黎锦之花绽放得更为璀璨夺目。"公司团队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外地年轻人,有来自安徽的、湖南的,他们因为喜欢黎族文化、喜欢五指山而来到这里,以更为年轻和开放的视角,助推黎族文化传播到更大的舞台。"陈孟丽说。

黎族光辉锦如云,一朝绽放天下知。2023年4月,在意大利米兰国际设计周,黎族锦绣赢得满堂彩;2024年5月,黎锦风采惊艳马耳他、德国、保加利亚等三国;2024年9月,五指山黎锦"进军"巴黎时装周秀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12月5日晚,得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陈孟丽说:"移除‘急需保护’的标签,背后是从国家到我们每个黎锦传承者的共同努力,我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凡,但未来的保护传承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钰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