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打理刚加工好的红薯粉条。
村民们正在打理刚加工好的红薯粉条。
1月9日,在位于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祝庄村的孟州市老区天然粉坊晾晒场上,村民们正在打理刚加工好的红薯粉条。以往每到冬季,孟州市当地群众都会利用自产的红薯加工制作粉条。2007年,祝庄村成立红薯产品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红薯种植和加工,并注册“老区”商标。2016年,该村成立孟州市老区天然粉坊,在传承红薯粉条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如今,祝庄村可年产“老区”牌纯红薯粉条6万公斤,产品通过网络远销全国各地。
作者:赵春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摄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