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深耕文明乡风建设,针对乡村思想文化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记者走访天津市樊庄子村、大范口村和孝庄子村,探寻它们在积分制管理、红白喜事“适度办”、孝老爱亲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积分制“积”出好习惯
在天津宝坻区周良街道樊庄子村,一本小小的积分存折成了村庄移风易俗的“金钥匙”。2021年,樊庄子村开始探索积分制,利用街道“积分驿站”,将村民的日常行为与积分挂钩,积分内容群众定、积分方式群众议,激发了村民参与村里事务的热情。
村民刘乃静是积分制的积极参与者。她每周都会参加村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志愿服务1小时就能积2分。她用积分兑换了洗衣液、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她自豪地说:“在我们村,不仅参与环境治理、做好人好事能得积分,读书写心得也能得积分。积分能换东西,脸上也有光!现在大伙儿不比吃、不比穿,比的是谁家积分高。”
积分制把村民的德行善举量化,转化成积分,让有德者脱颖而出,进而带动乡亲们见贤思齐。积分制在直接引导村民行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让村民形成了好习惯。
“根据积分细则,村民在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好人好事、支持公益等方面表现突出,则给予相应积分;对大操大办等违反村规民约、公序良俗的行为,则会扣除相应积分。日常行为积分高的,在评比表彰方面优先推荐,形成有效激励。”樊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来云说,为提升管理效率,樊庄子村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积分登记的线上化、透明化。截至目前,参与积分制的家庭有100余户,参与志愿活动获积分的人数超过300人。
崇善堂引领“适度办”
过去,在天津武清区王庆坨镇大范口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摆阔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2017年,大范口村建立了村民办理红白喜事的专门场所——崇善堂,将崇善堂逐步打造为凝聚群众、成风化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移风易俗,风俗并非不可移易,但如何移易却很有技巧。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尊重群众意愿,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
大范口村从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入手,让本村有威望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加入理事会。对于宴席标准、规模、时间流程等,由村民代表共同商讨确定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还组织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通过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村民张大哥的儿子去年结婚,按照村规民约,宴席每桌不超过350元,正席不超过十菜一汤,副席不超过四菜一汤。张大哥起初觉得没面子,但红白理事会成员耐心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最终选择在崇善堂简办。大范口村党支部书记米晨熠说:“来崇善堂办事的都是统一标准,红白理事会全程指导帮忙,一场宴席办下来,村民既省事又省钱,百姓都很支持。”
孝文化涵养好村风
在天津宝坻区周良街道孝庄子村农家书屋里,十几名青少年正围坐在张大爷身边,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述村庄历史和德孝文化的由来。“咱们村名孝庄子,就是取自以孝立村的祖训。”张大爷语重心长地总结道。
走进孝庄子村,从村口的村史村风石碑,到村里的德孝文化墙,再到各家各户的孝文化牌匾,处处可见孝文化的印记。村党支部书记苏振卿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孝道讲堂、孝心志愿服务队、孝心饺子宴等特色活动,让孝文化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和面、擀皮、调馅、包饺子……大年初一,孝庄子村热闹非凡,村里老少齐聚一堂,一起包饺子,欢声笑语不断。在苏振卿的带领下,村“两委”成员和全体村民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送上新春的团拜祝福。孝庄子村还组织孝心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每逢节假日,志愿者都会为村里的老人送去慰问品,陪他们聊天解闷,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古人讲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其原点就在这个“孝”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创新载体,让美德善行成为村民的自觉追求。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现芳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