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寄给你的书读完了没有?”
“你的作文我看了,写得非常好!要坚持写日记……”
初春的暖阳驱散了寒冷,唤醒了沉睡的田野。2月20日,记者走进河北省磁县滏阳营村“爱心小屋”,“爱心妈妈”陈玉文正在接听萍萍的电话,电波里传送着满满的爱意。萍萍是邻村初一学生,母亲有精神病,父亲又出了严重车祸,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让她难负其重,出现自卑、孤僻、抑郁等,总是乱发遮掩着半边脸儿。陈玉文主动走进萍萍的生活,就像春风吹散了萍萍内心的寒意,她慢慢“开朗”起来。
2月20日,在河北省磁县滏阳营村“爱心小屋”,“爱心妈妈”陈玉文讲述帮扶留守儿童的故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摄
近年来,为帮扶广大城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河北省广泛开展“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已组织3.48万名“爱心爸妈”结对帮扶孤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起“爱心驿站”1760个,成立了全省“爱心爸妈”志愿服务联盟,募集发放爱心物资3800余万元,开展关爱服务10.9万场次,真正为农村孤儿搭起家庭“暖巢”,点亮困境中孩子们的“心灯”,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蔚蓝天空”。
一个孩子一个故事,千万个留守儿童的家境都不相同
“孩子刚5岁,父母离婚了,妈妈带着他生活,又不得不出去打工!”在魏县德政镇安张庄村,59岁的姥爷哽咽着对记者说,“孩子没有完整的家庭,挺懂事儿,却不爱说话,不爱笑,腼腆躲人儿。”去年,“爱心人士”王树立开始“一对一”帮助孩子,他“说话多了起来,也主动找邻居孩子玩耍了”。
在安张庄村委大院,该村党支部书记郑财群介绍,全村1650口人,出去打工的青年农民有700多人,村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了”。而距县城较远的中八里村,党支部书记王运波说:“全村户籍人口1336人,而实际居住人口400人多一点儿,不仅仅是青年人外出打工,而且多是夫妻一起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生活的孩子们非常可怜!”
“一个孩子,一个故事。”王树立从事文化工作,热爱社会公益事业。3年前,王树立和身边朋友开展爱心帮助留守儿童,如今已扩展到“23位爱心人士”。他们节假日或不定期家访看望孩子们,送去衣服、书包、文具、食品等,和孩子们谈心聊天,组织他们参加户外文化活动,还每年资助孩子1200元。
陪同采访的魏县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冯俊艳说,该县妇联系统高度重视农村困境儿童,已经将民政系统提供的两类儿童数据,安排基层妇联干部逐户走访,链接孩子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结对意愿,安排“爱心爸妈”志愿者与有结对意愿的孩子全部结成了对子,实现了“一对一”帮扶。
据介绍,河北省妇联已经将“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列入服务妇女儿童10件民生实事之一。2024年,该省妇联、教育、民政、公安等9个部门下发文件,持续推进“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开展“亲情回家陪伴”“爱心驿站”建设、幸福成长护航等9大暖心关爱活动,努力打造全方位关爱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的格局。
当作各级妇联“一把手”工程,实施“一户一档一策”全方位关爱行动
陈玉文是一名教师、中共党员,也是“爱心妈妈”最早发起人。她说:“我父母亲曾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在他们影响下,我2009年做起‘爱心妈妈’。”
“我帮助的第一个孩子叫红红,是一个孤儿。”回忆第一次见到8岁的红红,“一张脏兮兮、黑乎乎的小脸儿,一身破破烂烂的脏衣服,穿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凉鞋”,给她说多少话总是低着头不说话,“啪嗒啪嗒”掉眼泪,陈玉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孩子星期天和自己一起吃住。
带红红住家里的第一个晚上,陈玉文给孩子洗了澡,让她穿上准备好的新睡衣,两人睡在一个被窝里,红红开始用手抚摸陈玉文的头发,一会儿又蹭蹭陈玉文的脸,轻轻叫了一声“妈妈”。陈玉文说:“从此,我多了一个女儿。”
“针对孩子的放学时间,我分组把他们叫过来,有时五六个人,有时八九个人,一起学习、写作业,唱歌、跳舞、吃饭。”为更好地做好“爱心妈妈”,陈玉文出钱买下学校南邻一处院落,建设成“爱心小屋”。16年来,陈玉文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去温暖留守儿童,帮助的孩子达180多名,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2024年,河北省出台《深化拓展爱心爸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志愿服务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爱心爸妈”结对帮扶成为全省妇联系统“一把手”工程。具体工作中,实施“精准结对、双向匹配”。多部门协作,掌握留守困境儿童的生活现状、现实需求和结对意愿,分类建立台账,确定帮扶对象。组织各级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带头,动员各级机关干部参与,广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建好“爱心爸妈”队伍,本着“双向自愿、就近就便、发挥专长”原则,开展“双向需求”精准对接,实施“一户一档一策”结对帮扶制度,深入开展“亲情回家陪伴、爱心驿站建设、幸福成长护航等暖心关爱活动”,初步形成全方位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的服务体系。
“您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曾经灰暗的角落”
“亲爱的陈妈妈,是您走进我的世界,让我不再孤单;您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曾经灰暗的角落。”
这是萍萍写给陈玉文的信中说:“在您鼓励下,我学会了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那天放学后,我还主动牵住了另一个女孩的手,和她一起走回家。都是因为您,我明白了表达自己并不可怕,反而是一种快乐。”“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您一样,成为别人的光,照亮他们的世界。”
“贾叔叔给姐弟俩说,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只有好好学习,才能长大了去城市上大学、工作。”在中八里村70岁老人家里,她说,“儿子、儿媳去世后,我一个老婆婆带着孙女、孙子,姐弟俩非常可怜!”魏县城区爱心人士贾海平与老人孩子“结对”帮扶以来,经常来家里送钱、送物,讲述励志故事,鼓励姐弟俩成为社会栋梁。
几年来,全省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爱心爸妈”服务活动中来,“爱心爸妈”队伍扩展到3.48万名,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筑起家庭“暖巢”。通过开展节假期照料、心理疏导、亲情关爱、家教指导、安全教育等服务,提升了家庭温暖和幸福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千千万万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变得自信阳光、积极向上。
据了解,该省“爱心爸妈”关爱服务荣获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佳优秀项目,“爱心妈妈”陈玉文荣获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这一做法得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总结推广。今年,该省持续拓展提升“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成效,组织“爱心爸妈”志愿者与生活、学习、身心健康存在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推动全社会“用心用情促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