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甘肃岷县十里镇,一场蓝莓的丰收盛景正热烈上演。颗颗圆润饱满、色泽诱人的蓝莓挂满枝头,当地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碌采摘,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整个高原蓝莓大健康产业园。而这份喜人的成果,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甘肃岷县深度开展东西部协作的生动注脚。
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甘肃岷县建立东西部协作帮扶关系,产业协作成为两地协作的破题之笔。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海拔高、气候条件复杂,传统农业产业发展受限。而青岛西海岸新区拥有成熟的蓝莓种植产业,在品种培育、种植技术及市场销售等方面经验颇丰。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将西海岸新区的特色蓝莓产业嫁接到岷县这片高原土地上。
西海岸新区累计投入协作资金860万元用于高原蓝莓种植项目,而新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孙方雷正是带着“让蓝莓在高原扎根”的使命来到岷县。
面对岷县低温干燥、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挑战,孙方雷团队开启了艰难的蓝莓种植探索之旅。“初到岷县,我们就意识到这里与青岛的种植环境天差地别,从品种选择到种植模式,都得重新摸索。” 孙方雷回忆道,“东西部协作的使命在肩,我们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东西部协作的框架下,双方整合资源,不断尝试。经过大量调研与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4个耐寒抗旱的蓝莓品种,并创新性地采用设施农业基质栽培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攻克了高原种植的难题,还将蓝莓成活率从最初预估的不足30%大幅提升至98%,成功实现全国高原蓝莓种植首次成功,为岷县农业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2023年,在东西部协作资金与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占地40.8亩,迅速建成13个设施大棚,栽培蓝莓1.6万多株。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技术团队与当地工作人员的共同精心照料下,今年春节期间,头茬蓝莓迎来丰收。“这一茬蓝莓能顺利成熟,离不开东西部协作各方的努力。青岛西海岸新区团队带来的技术指导,加上岷县当地对协作项目的全力配合,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产业园管理员逄金举感慨地说。
产业园一期项目喜获丰收,每棚产量超1500斤,春节前后每公斤售价突破200元,项目年产值约200万元。甘肃西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金宝表示:“目前,我们的蓝莓主要销往兰州、成都、北京、青岛等地,市场反响非常好。这都得益于东西部协作搭建的销售渠道与品牌推广平台。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计划总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400余亩,预计年产量达300余吨,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资产归村集体所有,以出租方式运营,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蓝莓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产业园长期雇用工人20人,种苗和采摘期间每天用工人数达50人左右,每年支付劳务费超过60万元。十里村村民彭大姐高兴地说:“多亏了蓝莓种植这个好项目,以前农闲时只能在家待着,现在到蓝莓园打工,每天能挣1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此外,产业园每年还按照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为十里村等6个村集体分红,切实带动了当地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从最初的合作设想,到如今的丰收硕果,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甘肃岷县在东西部协作的道路上,携手共进,成功让高原蓝莓产业在岷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将持续加大对蓝莓产业的帮扶力度,扩大种植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助推岷县特色农业产业更好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卫青介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协作,健全帮扶机制,创新合作模式,让这深度协作帮扶为岷县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推动两地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作者:叶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