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辽宁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我们以此为令,打响农村环境整治的攻坚战、提升战,探索出一条具有锦州特色的农村环境治理道路,推动农村环境从‘一时清’向‘长久美’迈进。”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锦州市市长王心宇向记者描绘了通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绘就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从农村环境变化到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王心宇表示要破除环境这个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层党组织认识和执行力不到位干不好,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调动不起来干不好,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建立不起来干不好,资金保障不到位干不好,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产业发展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打人民战争,凝聚各方力量齐动手共参与。锦州将农村环境整治视作乡村振兴的关键“先手棋”,坚持“双高”推进、“四级”包保、专项攻坚、典型引领,建立农村环境整治问题发现、问题通报、限期回访、适时约谈、移交处理“五个机制”,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四季风提升行动”,形成了党政齐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全域治理的良好局面,整治成果不断巩固。“创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治理全面升级”的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高质量党建引领,干群同心共建,是推动农村环境持续向好的根本保障。王心宇介绍,锦州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转化为推进建设美好家园的优势。把农村环境整治深度融入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强力推进,高频务实调度;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支委会开到群众家中,把主题党日活动办在环境整治的“脏乱差”现场,让党旗飘扬在整治一线;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群众共同投身到整治工作中来,打造“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员”的四级网格体系,划分“网格责任田”,农民群众从曾经的消极观望,转变成为主动投工投劳,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
王心宇说,乡村振兴是群众的自我振兴,是群众的“我要振兴”,只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委、政府的决策才会具有最为广泛的民意基础。他介绍,锦州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坚持尊重民意、强化共商共议,把激发农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内生力量的动力源泉。全市1103个行政村将垃圾清理、环境保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环境整治有章可循;有的乡村推行积分制,激励群众踊跃参与环境整治,增强获得感,用小积分凝聚大合力;有的乡村设立红黑榜,激发群众荣辱感,用“面子”压力逼出“里子”干净;有的乡村实行街长轮流值周制度,设立环境整治光荣榜,村民们自发清理房前屋后垃圾,自觉维护村屯环境,使干净整洁、精细秀美与和谐新风彰显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有的乡村持续开展评选最美庭院活动,以典型示范带动群众摒弃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农民群众不仅成为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宣传者,更成为示范者和监督者,成为环境治理名副其实的主角、大显身手的主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王心宇介绍了锦州破解农村垃圾处置这个制约农村环境提升核心症结的创新做法。建立并不断优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和治理长效机制。户分类是实行“四不出村、两出村”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做到易腐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出村,有害垃圾规范处置、其他垃圾统一外运;村收集是在村屯设置收集点位,配备保洁员、宣讲指导员、监督员和收集车辆,保证垃圾重点区域日产日清,一般区域三天一清;镇转运是按运距最近原则,跨地区全市域统筹,划定垃圾转运路线和处理终端服务范围,合理配置垃圾中转站,实现“手推车+小型转运车+大型转运车”无缝对接转运,全市80%的乡镇垃圾转运距离控制在20公里以内;县处理是推行城区+县城垃圾全部无害化焚烧,由县级集中以无害化方式处理农村垃圾。实践证明,持续完善优化的治理体系和制度,是推动农村环境从“一时清”迈向“长久美”的核心保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王心宇表示,乡村产业发展不起来、农民不富裕起来,农民群众就不会真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而整洁有序的环境、积极向上的民风、青山绿水寄予的乡愁,又吸引着走出乡村的人返乡创业、激励着留在乡村的人致富增收,广大农村正在从自然环境变化走向人文环境优化。锦州将良好环境作为招引项目、发展产业的“背景板”,实施“强村富民”产业振兴计划,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广资源资产盘活型、多元服务型、股份合作型、农旅融合型等7种产业发展模式,2024年全市110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今年40%以上的村要突破20万元。美好环境切切实实转化为增收红利,村集体、返乡创业者、本土能人和农民群众也愿意为环境治理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环境整治投入有了多元保障,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实现了双促进、双提升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王心宇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这把‘金钥匙’,持续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共治共享、久久为功,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民更幸福,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大步迈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宋文鑫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