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国务院研究室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情况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刘诗麟
  • 2025-03-05 21:38:37

3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新特点?在沈丹阳看来,今年的报告特别注重高质量、抓改革、惠民生、强信心,总结来看,这是一个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是一个深化改革的报告,是一个民生为大的报告,也是一个鼓舞士气的报告。

什么是民生为大?答案就在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中。

沈丹阳介绍,过去一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在教育方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全国将近2000万学生受益;在社保方面,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3%,向1100多万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在住房方面,建设或者筹集安置性住房近200万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加大以工代赈力度,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人等。

干货满满的民生成绩,桩桩件件都关乎老百姓生活,牢牢兜住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今年又定下什么新目标、打算怎么干?这些问题是老百姓十分关切的事情。沈丹阳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预期目标部分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在政策取向部分提出了要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在重点任务部分也提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人民关切的“惠民生”举措。一揽子“组合拳”,从方方面面体现了国家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特别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备受关注。

关于“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沈丹阳介绍,这是一个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与可能而设定的目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还在不断巩固拓展,特别是近些年新产业、新动能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光伏、造船等一批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正换上强劲的新引擎。”沈丹阳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如何体现“更加积极有为”?

陈昌盛介绍,今年我国赤字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达到4%左右,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达到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也达到4.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今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到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聚焦突出问题,整合政策资源集中发力,打出组合拳,发挥‘1+1>2’的政策效果。”陈昌盛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总共出现了40多次,是今年报告的关键词。

沈丹阳介绍,报告在改革上既注重全面推进,又注重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特别是要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沈丹阳以教育、医疗卫生改革为例,“在教育改革方面,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这些切实的改革举措有利于孩子们上好学,有助于人民群众看好病。

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出了不少新的开放举措,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沈丹阳介绍,今年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拓展外商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类似这样的开放措施其实还有很多,将为境外企业和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沈丹阳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诗麟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