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系统集成抓改革,绘就“和美越乡”新画卷——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朱海洋 方堃
  • 2025-03-06 13:36:41

在全国两会期间,乡村振兴和农村改革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当前,浙江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绍兴市牢记重要嘱托,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坚持改革破题、创新开路,努力在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的新征程中走在前、作示范,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近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解码这座千年古城如何以乡村振兴为笔,绘就“和美越乡”新画卷。

立足全域协同,绘就和美新图景

行走在绍兴乡村,青砖黛瓦的农房变身创客空间,废弃山林成了露营基地,连片稻田孕育出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子……一幅“全域和美”的共富图景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不是‘单兵突进’,而是要立足全域,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发展协同。”施惠芳说。近年来,绍兴将乡村振兴纳入全市发展“一盘棋”,以“强城、兴村、融合”为主线,构建“县城、集镇、片区”发展轴,推动城乡从“二元分割”转向“双向奔赴”。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破解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对此,绍兴以“和美越乡”共富片区建设为抓手,打破行政村界限,推动多村联动发展,要求每个片区以“一条共富带”串联基地、工坊、市集、驿站等场景,并做到和美乡村全覆盖、未来乡村作示范。目前,首批6个共富片区先行建成,片区内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平均增长11%,带动1500余名农民就近就业。

一路走来,绍兴的成果实实在在、可感可及。2024年,绍兴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1.7亿元,村均304.6万元;“和美越乡”品牌不断被打响,嵊州“越剧小镇”、新昌“唐诗名城”等成为文旅融合金名片。到2027年,全市将建成30个“和美越乡”共富片区,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推动乡村振兴从“盆景”变“风景”。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共富新格局

改革是战略落地的关键支撑。施惠芳说,“我们通过持续推动‘闲置农房激活’,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共同富裕”。这些年来,绍兴不断升级政策工具箱,通过构建制度化体系、发挥市场化优势、开发数字化系统等举措,推动闲置农房集中规模经营、联动互补经营、跨界融合经营,统筹保障农户、村集体、投资者三方权益,相关做法获农业农村部推广。

资源摸排建库、合同范本拟定、激活模式推广……绍兴率先建立“闲置农房激活”全链条制度体系。柯桥区王化村将320间闲置农房改造为“金色年华”康养综合体,激活周边600亩农地,农产品年外销530万元。截至目前,绍兴已累计激活闲置农房2.6万宗、657.9万平方米,联动激活闲置山林4.6万亩、田地1.4万亩,分别为村集体、农户增收5.5亿元和9.4亿元。

改革不但面向新机制和新模式,也有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在绍兴,手机成了“新农具”,通过“越宅通”系统,农户可在线发布农房信息,投资者“一键”对接资源,以信息流高效协同助力闲置农房云上激活。数字技术还渗透到乡村治理:未来乡村建设智慧农业、数智生活馆,公共服务“15分钟可达”,矛盾纠纷“线上调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让治理更高效,也让农民更省心。”施惠芳如是说。

面向未来,绍兴的蓝图清晰可期,将实施“五大集成改革”——产业致富、人才创富、文化促富、生态聚富、组织带富,深化数字乡村建设,打造全国农村改革标杆地。

激活内生动力,释放乡村新动能

在绍兴,乡村振兴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而是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内生动力。这一点,在打造“强村公司”“共富工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运作效率,近年来,绍兴培育壮大了263家强村公司,近900家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在绍兴遍地开花。新昌县东茗乡金山村、后岱山村、下岩贝村通过村级强村公司联合招商,打造“下岩贝·金山上”片区农文旅项目,通过吃住学游一体化带动片区年经营性收入达275万元;上虞区岭南乡3个村抱团开发“石上东澄”“红色许岙”等IP,日客流量最高突破3万人次。“过去农房闲置长草,现在一房难求!”一位村民感慨。

“绍兴将持续深化农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行动,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施惠芳介绍,目前,绍兴正围绕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关键环节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重点任务,完善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机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30元,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2,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接力赛。”施惠芳感慨道,绍兴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生机,让每一位农民都共享发展成果,“我们希望为乡村振兴提供鲜活样本,以制度创新激活要素、以市场力量赋能乡村、以百姓笑脸检验成效,不断激发‘千万工程’新活力,绘就‘和美越乡’新画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方堃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