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在报告中对乡村振兴作出了科学安排、全面部署,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根本在党、关键在人、出路在产业。”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2005年,郑培坤大学本科毕业初期在武汉一家外企工作,年薪近百万元。怀着家乡情结,想着为家乡做点事,2012年回乡创业。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从一名返乡创业的“猪倌”逐步成长为塔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乡村产业的发展,“抱团”是关键。在创业的过程中,郑培坤体会到,只有通过抱团发展、利益联结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发展、支持发展,才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才能更好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我们推行党组织联经济组织、经济组织联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联家庭经济、家庭经济联保险金融,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户增收的‘四联双增’模式,采取‘联合党委+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抱团发展生猪和肉牛产业,实现各村发展互惠共赢。”郑培坤介绍。
乡村产业的发展,“能人”是抓手。塔山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建立本村在外能人、创业人士、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名录,制定塔山村村集体经济奖励机制,聘任优秀大学生作为职业经理人,累计将366名传统农民培养成了产业骨干,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产业的发展,党建是根本。郑培坤介绍,从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到现在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关键还是要靠党建引领。
“现在,我们村干部不用整天填表格,而是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抓产业谋发展。工资待遇有了大幅提升,特别优秀的都晋升入编,现在干事创业更有盼头、更有激情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