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全国人大北京市代表团召开全团会,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北京市委委员、中共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去年丰台区对接了12家银行金融机构,以选派基层的行长来担任村长。同时,结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群众金融需求,丰台区聘任了70名金融业务骨干来做兼职。
70位“金融副村长”有效破解农村产业升级融资“难”、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窄”等问题;13位“科技副村长”通过技术进村、人才下沉,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效和竞争力;56位“法治副村长”为改善村域社会治理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乡村治理……自2024年3月以来,丰台区已有139位来自金融、科技、法治领域的兼职副村长积极参与到辖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各个方面。一年来,他们融入基层,发挥专长,为助力区域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渠道资源和“智库”力量。
行长兼任副村长,村里企业贷款融资不再难
去年3月28日,丰台区举行“金融引擎,助力乡村振兴——丰台区聘任‘金融副村长’启动大会”,在全市率先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从12家金融机构中选派行长、副行长等70名骨干力量到56个行政村和14个已撤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担任“金融副村长”,实现一对一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丰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
“多亏了金融副村长的积极推动,我们的项目资金才能落地这么快。”王佐镇西王佐村相关负责人说。去年9月5日,在北京农商银行王佐支行行长李文丽的协调下,北京农商银行与王佐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王佐镇地区内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累计金额5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支持。受益于这项授信支持,王佐镇下属南宫村、西王佐村等4个村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等项目顺利启动,有效改善村容村貌。
“协助指导解决‘三农’贷款难题是金融副村长们最为突出的一项工作。”丰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去年“金融副村长”们上任以来区、金融机构、村共计组织开展座谈交流5次,协助多个村集体企业制定融资方案,实施差异化“整村授信”,累计授信金额80亿元。“金融副村长”们积极发挥自身金融专业优势,及时解决了村域企业融资难题。
除了解决贷款难题,在“金融副村长”们的推动下,丰台区还开展了首场涉农金融产品推介会;围绕“农、小、散、民、网”客户发展定位,抓好普惠涉农金融增量扩面,投放了2000余万元用于设施农业贷款(科技大棚)及文化活动支持;开展各类金融知识宣讲活动75场,覆盖村民4100余人次,及时帮助村民解决金融服务诉求;在王佐镇魏各庄村设立了“浓情驿站”示范点,以固定服务点的形式为村集体、村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科技人才下沉,把创新创造血液输送至农村基层
“现在我宣布张家坟村智慧农业园鼎侬(北京)生物科技博士工作站正式成立!”2024年10月12日上午,张家坟村第一届丰收节的现场,丰台区委农工委副书记陈虎翼与该村科技副村长张士超共同为该博士工作站揭牌。
作为鼎侬(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张士超任科技副村长以来,积极践行科技引领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理念,为该村智慧农业园区发展献计献策。2025年,张家坟将聚焦北京市农业科技八项行动之一——土壤改良与质量提升行动,探索打造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处理示范园,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我们将依托博士工作站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生产特色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张家坟村党总支书记徐绍辉介绍。
去年6月12日,在2024“丰台·学子回家”活动现场,丰台区为首批12个试点村聘任了13名兼职“科技副村长”,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以及科技型企业“一对一”结对共建,将创新创造血液输送至农村基层、农业一线。首批试点村产业主要涉及智慧农业、医药健康、低空经济、区域规划等多个方面,通过技术进村、人才下沉,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效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科技副村长”的积极推动下,12个试点村切实加强了与相关科技主体的深度合作。玉泉营街道草桥村下属花乡花木集团已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新兴领域试点园(空天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王佐)产业园落户王佐镇;看丹街道榆树庄村与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就数字化经济、数据分析、经济发展模型等方面达成初步框架协议。其他村也就产业发展情况与相关科技主体进行了沟通对接,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合作项目落地。
选聘优秀法律人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乡村治理
随着丰台农村各领域工作的深入推进,在规划、产业、民生、环境、治理等方面,既形成了一些新优势,面临了一些新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为了让乡村社会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前进,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更健康、更规范、更可持续。2024年12月,丰台区按照一人一村原则,为全区56个行政村从市区各政法单位、大学院校、律所选聘优秀法律人才担任“法治副村长”,从具体实际出发点对点精准对接乡村企业和农户法律服务需求,宣讲涉农法律政策,指导乡村企业和农户依法合规经营,使法治的服务保障更贴近,更及时,更有效。
新村街道樊家村正处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集体在股民权益、农转非、拆迁腾退等方面有诸多疑问。樊家村“法治副村长”、国家法官学院民商事审判教研部讲师郑悦迪在征集法治需求后,针对村集体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整理了40余页的法律意见书,与村党委探讨解决基层法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法治副村长工作落地见效。
“拆迁是老百姓的大事,集体经济改制发展也都是关系村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有了这份法律意见书,我们解答老百姓的疑问就有了依据,处理问题有了案例参考,集体经济改制也有了章法。”樊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安振辉说。
“法治副村长”们上岗以来快速熟悉村情村貌,宣传与农村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改善村域社会治理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参与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乡村治理。
下一步,丰台区将继续指导督促各村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探索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合作模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深化产学研协同,培育乡村科创主体,强化科技人才引育,夯实乡村发展根基;将“法治副村长”与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管家等基层法治队伍相结合,建立“1+n”基层法治合作社模式,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水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