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落好“关键子” 激活“一盘棋”——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纪实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陈珍杰 王峻杰
  • 2025-03-09 18:54:46

这里,良田沃野、富饶肥美,是江苏省“味稻小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这里,全面发展、乡村共荣,连续多年蝉联射阳县综合考核“先进奖”,获评“盐城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这里,党建赋能、村强民富,28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其中4个村超百万元。

……

这里就是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海河镇党委书记刘德龙告诉笔者,近年来,海河镇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定党建引领“关键子”,下好经济发展“一盘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筑牢“主阵地”——奏响集体增收“最强音”

壮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以前,海河镇不少村集体因为缺少有效的产业支撑,无经营性资产,集体经济收入偏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课题,更是政治命题。”海河镇镇长徐欣说。

如何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常领改革之先的海河镇,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发力点、突破点,实施集体增收行动,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内涵。

围绕消除经济薄弱村、提升经济一般村、打造集体增收示范村,镇党委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各村实际,从项目扶持、土地使用等方面,拿出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招硬招,做到有规划、有项目、有措施;整合涉农资金向一村一项目倾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流向乡村。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近年来,海河镇围绕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出来一套“组合拳”,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开展村后备人才培育行动,公开招聘一批新生力量,建立村党总支书记、村干部“后备人才库”;二是在全镇范围内选派56名乡村振兴领航员,围绕规模种植、特经作物、网络经济、三产服务等增收项目开展培训;三是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成效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重要内容,构建“上下贯通、联动高效”的责任体系;四是持续推进基层示范型党组织建设。截至目前,近几年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13家,使其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服务党员群众的主阵地,实现了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找准“新路径”——打出集体增收“特色牌”

“海河镇有25万亩耕地,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海河镇党委副书记徐灏说,要让村集体经济“由冷到热”,繁荣乡村产业是最好的“加热器”。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海河镇先后走进江苏省泰州市、南通市等地,寻找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取经’路上,路径日渐明晰。共理出资产盘活、产业发展、生产服务等5种发展路径。”海河镇组织委员郜雪说。

初春的一个早晨,海河镇塘洼村党总支书记陆晓峰走出家门后,快步来到村集体农场,望着丰收在望的麦苗,他露出久违的笑容。“我们村没有工业基础,村组合并时还有100多万元债务,要发展集体经济,很难。”陆晓峰说,在一次研讨会上,他们茅塞顿开,村里有1.2万亩耕地,种粮大户能流转土地成立家庭农场,为什么村集体不能成立专业合作社?经过8次群众座谈会、5次党员干部讨论会,1400亩的“土地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每逢大忙季节,村党支部书记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完全忘了自己身上的病痛,现在村集体年增收稳定在50万元以上,实现了发展粮食生产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双赢。”老党员杨坚说。

“围绕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各村主动出击打起项目战。”海河镇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宏说。

一方面,巧借“外力”。江苏省委驻射阳乡村振兴工作队、盐城市委驻海河富民强村工作队、镇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设工业厂房,带动31名农民就业,人均月工资5000元以上,构建起“集体增富、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利益联结机制。另一方面,激发“内力”。同丰村党总支和县国投集团合作,实施“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年增收13万元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有效结合。

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海河镇各村经营的项目“化蝶起舞”,经营效益显著提升,村集体捧上了“聚宝盆”,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扩大“受众面”——共享集体增收“幸福果”

“发展集体经济,就是确保乡村振兴的巧妇不仅有米下锅,还能做出风味独特的大餐。”海河镇副镇长杨旭说。

“为切实办实事、解民忧,近年来,村集体先后修建近2000多米水泥路,对9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节日慰问,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实实在在,触手可及。”陆晓峰说,一系列“红利”,使党员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形成了党组织引领、村民共同参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发展成果反哺村民的良性互动。

村集体富了,给了群众幸福生活的底气。走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烈士村,一排排农家别墅焕发新颜……党群服务中心大楼里,养老、调解等各类服务窗口一应俱全。烈士村党总支书记万亚州介绍,为了让村集体收益普惠百姓、走出农村品质养老第一步,村里建成了“长者食堂”,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日提供免费早餐服务,让老人“食”有所依、“食”有所乐。

为统筹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海河镇在阜中、沙东等4个村高标准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明年海河镇将全面建成江苏省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区和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海河镇人大副主席、项目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李永忠说。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近年来,海河镇新修农村公路75公里、桥梁21座,建设新型农村社区9个,烈士村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省第一批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宏丰、海湾等6个村获评省级绿美乡村。正在实施的农村道路桥梁通达工程,投入达3000万元,将全面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如今的海河镇,村级集体经济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村‘两委’实现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的蜕变,成为带领群众共富的‘主心骨’。”刘德龙说。

作者:陈珍杰 王峻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