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滇西高原的褶皱地带,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董和村委会大荒地村民小组在面对人均耕地少、缺乏增收产业、无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的窘境下,近几年通过创新“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
所谓“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就是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大荒地村民小组缘何要这么干,又是如何干成的?要回答清楚这两个问题,还得从2020年小组党支部领办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说起。
党支部书记张林保告诉记者,这里人均耕地少,地块分散,村民的收入长期依靠的都是水稻、玉米、大蒜种植等传统的农业,成立合作社就是想整合村里分散的土地以及劳动力资源,让企业带着合作社找准产业,合作社带着农户赚到现钱。
不过,当时不少村民心里没底、害怕失败的心理成了“双绑”机制推行的一道坎。
张林保说:“群众的担心可以理解。因为为了找到合适的产业,我们商量过种果树、养猪、养牛,但是都不适合村里的资源条件,最终还是得在土地上做文章。企业愿不愿意带着村民干,能不能赚到钱也是个大大的问号。可是,不干就不会有改变。”
在精挑细选后,村里选中了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因为这家公司从2012年就进入弥渡县,从事黄瓜种植,既有过硬的技术,还有丰富的市场资源。至少可以保证一点,只要黄瓜种得出来,村民就不用发愁卖不出去。
接下来就只有一个字“干”,将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达成的一致想法落地,包括整体运行上的“五统一”,即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也包括具体操作上的设施建设、田块分配、种苗供应、技术指导、采后分级……
就这样,企业、合作社、农户一条心,将大荒地村民小组发展产业,带农增收致富的事情干成了。合作社连续4年的分红账本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其中2024年,加入合作社的20户农户,最低分红20.11万元,最高分红34.32万元。
村民张少林是最早加入合作社,也是最先受益的农户之一。他告诉记者,曾经,他们一家的收入来源主要也是靠几亩地和外出打零工,很不稳定。2021年加入了合作社后,他和爱人开始打理合作社分给其经营的5亩大棚,所得分红逐年增加,2024年达到31.84万元。
短短5年时间,大荒地村民小组实现“逆袭”,农民从土地里、从产业发展中获得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收益,村集体也从最初的零收入实现了小有家底。这一转变,“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问题,但其背后的逻辑带来的则更多是启示。
首先,组织创新是有效激活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切口。大荒地村民小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破解了小农户分散经营困境,构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组织架构。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三元绑定,既保留家庭经营的内生动力,又注入现代管理要素,以市场化纽带将分散经营转为协同作战,形成“1+1+1>3”的聚合效应。
记者了解到,在实践中,大荒地村民小组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参与生产并按协议分红;合作社向银行贷款,社员投入风险金,合作社流转土地后以5亩为1个经营单位承包给社员进行生产;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协议,共同组建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经营联合体。同时,农户还需承担蔬菜大棚建设费用的还款和利息支出。
其次,收益分配机制是重塑农业价值链的核心杠杆。大荒地村民小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行的“3582”分配模式,本质上重构了农业产业的价值分配秩序,为破解“农民种地不赚钱”的困局提供了可行性答案。传统农业价值链中,农户生产虽处于前端,但收益却往往在底端,这一分配机制真正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也许有人会问,企业为什么愿意这么干?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春说:“作为深耕农业领域的企业,我们就是要切实把产业增值的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农民赚到钱。这种模式可复制可推广,把量做大一样能赚钱,公司也能实现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
最后,以市场导向的产业链重塑才能创造持续价值。大荒地村民小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其本质是以市场需求倒逼生产端变革,实现从“生产什么卖什么”到“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的转变,利用气候优势实现错季上市,提升种植标准与水平做到你有我优,让市场认可才是王道。
目前,大荒地村民小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村里蔬菜种植大棚已发展到240亩,社员从14户增加到了48户,还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劳动力回乡创业。此外,这一机制还产生了辐射带动作用,弥渡县已有31个村级合作社与该公司建立“双绑”机制,楚雄州元谋、德宏州盈江县、临沧市孟定等地也开始学习借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