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行业 详情

砥砺“黔”行路 赋能新跨越 贵州农信以“奋进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金融答卷

  • 来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编辑:王琴
  • 作者:侯连灿 李瀚
  • 2025-03-12 12:45:33

近年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贵州农信)紧紧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定不移地秉持“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千家万户”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深耕本土、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将服务全面乡村振兴作为核心任务;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为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中展现出强大的金融力量与担当。

产业赋能 点燃致富新引擎

冬种羊肚菌,春收“致富伞”。初春时节,漫步在贵州省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律令村的田坝上,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规划有序的塑料大棚。大棚里,一朵朵形似小伞的羊肚菌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这可是药食两用的菌类羊肚菌,新鲜的羊肚菌每斤能卖上百元,晒干的每斤更是能卖到七八百元。我这十来个大棚,别看占地面积不大,今年预计总收入能有20万元,预计能赚七八万元呢!真心感谢镇远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让我在致富路上看到了希望。”律令村村民张国明难掩内心喜悦地对记者说。

松桃县农信联社员工走进羊肚菌种植户大棚了解信贷需求

据了解,在兴义市顶效街道楼纳村,有230多个羊肚菌种植大棚,种植基地面积达70余亩。2024年,兴义农商银行扶持的洒金街道食用菌产业园,堪称当地规模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基地。该产业园占地214.36亩,总投资3.12亿元,生产的灰树花、秀珍菇、虎松茸等食用菌棒多达750万棒。这里每天都有很多当地村民就近务工,许多原本外出就业创业的村民也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仅2024年,该产业园就带动就业1.1万人次,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新引擎。如今,兴义农商银行还在助力当地“智慧菇房”建设,推动羊肚菌产业向智能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全面乡村振兴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贵州农信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重点支持肉牛、茶叶、辣椒、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稳步助推乡村振兴。贵州农信辖内普安、仁怀、凤冈等农商银行充分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出“茶园贷”“酱酒贷”“茶企贷”等信贷产品,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帮助企业减少融资成本,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普安农商银行为1.1万户茶农进行了建档评级,授信金额达8.8亿元,累计投放茶产业贷款13.23亿元。同时,贵州农信聚焦20个国家级全面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优先配置专项资金,全力支持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红色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截至2024年末,贵州农信支持的50个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贷款余额为13.95亿元、30个红色美丽村庄示范点贷款余额为7.81亿元。

赤水市享有“中国竹海”的美誉,赤水市农信联社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率先开发“竹链贷”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当地竹产业企业的融资难题。近3年来,该联社先后为100多家供应商授信10.03亿元“竹链贷”,累计发放金额达20.53亿元。2024年,赤水市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成功入选贵州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贵州省第一批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试点县(市),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因竹而兴、因竹而旺、因竹而富”的美好生活。

为了做好搬迁群众的金融服务,兴义、黎平农商银行和纳雍县农信联社等行社围绕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做到“应贷尽贷”。截至2024年末,贵州农信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较2024年初增长13.06亿元,占贵州省银行业的99%以上;易地扶贫搬迁户贷款余额107.35亿元;农户贷款余额3950.49亿元,较2024年初增长286.13亿元,增速7.8%;贷款户数较2024年初增加12.47万户,贷款面扩大至44.06%;同时,为14.1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建档,贷款较2024年初增加30.77亿元,增速10.66%。

贵州省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大赛,赛场一角

文化赋能 夯实主责主业根基

今年2月14日,农历蛇年的年味正浓。贵州农信联合多家单位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同举办了以反诈为主题的“贵州农信流动乡村小舞台”活动。活动现场,在主持人的热情带动下,气氛热烈,互动频繁。贵州农信为参与活动的1000余名外出务工返岗人员、居民群众送去了金融“及时雨”。这是贵州农信开启新年文化赋能的序幕。

“你用手机申请就行,后台会马上收到消息,比你去网点办理贷款方便多了。”宣讲过程中,贵州农信工作人员为从外地来毕节菜市场做生意的店铺老板介绍了资金申请转出流程,并为其详细介绍了网上申请贷款的便利性。店铺老板听后喜笑颜开:“这么多天困扰我的难题,终于能解决了。”贵州农信通过普惠大走访和信用工程的迭代升级,进一步夯实了发展根基,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金融服务就在身边。截至2024年末,贵州农信布设“黔农村村通”普惠金融服务点1.39万个,通过扎实做好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及信息动态维护工作,完成了978个信用乡镇的升级达标,升级率达85.95%;涉农贷款余额4593亿元,较2024年初增加25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4.7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占比、户数均居贵州省金融机构首位。

贵州农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赋能主责主业,形成贵州农信独特的企业使命、市场定位、企业精神和美好愿景,凝聚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2023年,由贵州农信牵头主办的“农信添彩·匠心黔行”贵州省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大赛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400多名民间艺人从刺绣艺术到竹编工艺、从剪纸技艺到蜡染技巧,既有穿花纳锦、描龙绣凤的苗绣工艺,也有入靛渍染、栩栩如生的蜡染工艺,既有独具匠心、技艺精湛的陶艺工艺,还有底蕴深厚、刀下生花的刻绘工艺等,展示了贵州多姿多彩的传统民族工艺。

为了传承老一辈农信人的“挎包精神”,2024年以来,贵州农信全面启动了“以文化人”行动,推动文化赋能工作,在全系统举办了170场“农信黔行·以文化人”金融文化公开课,着力打造“九大行为文化”和“守正、规范、创新、赋能、担当”五大价值观;同时,在全省九个市州的25个村寨举办“‘乡村振兴·农信黔行’流动乡村小舞台”活动,以流动舞台随走随演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普及金融知识,传播企业文化,赋能全面乡村振兴,在为村民宣讲金融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零距离”的金融服务。

该行绿色信贷支持的百香果果农获丰收

生态赋能 做绿色金融引领

绿色是贵州的鲜明底色。如何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成为贵州农信发展的内驱力。

近年来,贵州农信发起研制、全面落地运用、申报发布的全国首个绿色普惠信贷团体标准,围绕标准、制度、业务、产品、机构等方面,全面建立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框架,填补贵州乃至全国绿色普惠金融顶层设计的空白。贵州农信制定了绿色普惠信贷管理、评价、操作、监测机制,成为全国首家实现绿色普惠信贷全覆盖的机构;围绕“业务发展、运营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率先探索农村中小银行绿色转型路径,引导辖内行社全面推进“绿色银行”建设,打造了贵州省首家“碳中和银行”,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连续3年实现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的省级农信系统。

工作中,贵州农信创建“黔农·绿色普惠贷”产品品牌体系,探索创新推出了“古屋贷”“竹链贷”“竹林碳票质押贷”“水权质押贷”“林益贷”“绿讼贷”等产品,满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化金融需求。继大方农商银行成为西部首家加入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的县域农村中小银行后,贵州农信陆续在毕节、赫章、仁怀、江口、雷山、台江、“黎从榕”等地,从试点到全面推广,累计创建“生态账户”52万户,发放专项贷款195亿元。截至2024年末,贵州农信绿色普惠贷款余额1230.37亿元,较2024年初增加162.6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7.34%,较上年度增加1.47个百分点。

册亨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走访信贷支持刺梨种植基地

贵州农信绿色普惠金融创新工作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绿色普惠信贷标准、绿色普惠信贷业务、“生态账户”3个典型案例获得贵州省绿色金融创新应用大赛十佳案例。贵州省农信联社获得贵州省“绿色金融创新机构”第一名。

对于今后的绿色金融服务发展,贵州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杨松指出,贵州农信将立足普惠金融的传统特色优势,创新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勇闯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在深化改革发展过程中,将贵州农信打造成为“全省第一、西部领先、全国前列”的绿色普惠金融新名片,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绿色普惠金融的引领者。

科技赋能 让服务触手可及

“从扫码申请,到‘金融外卖员’上门服务,不到30分钟。”从册亨县到兴义城区做生意的杨某经营着一个停车场。此前他一直觉得“守店”和“贷款”难以兼顾,抱着尝试的心态在微信“黔农金服”小程序上下了一笔“金融外卖”订单。当10万元的信用贷款到账时,他从最初的疑惑变成了惊讶:“不仅不用排队,还不用去银行!”这只是贵州农信在数字经济时代服务客户的一个缩影。

绥阳县农信联社大力支持乡村旅游产业

贵州省农信联社开发的“黔农金服”小程序,让客户能够“掌上下单”,由贵州农信辖内各行社组建的“金融外卖”骑手队伍,将金融服务送“货”上门,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无处不在、触手可及”,切实解决了“农信所能”与“客户所需”之间的信息差问题;同时,客户的需求会生成业务工单,进入“工单池”,并嵌入工单分配机制、客户经理抢单机制,员工可以通过“抢单”为符合条件的客户办理业务,促使业务从“等着办”转变为“抢着干”。

近年来,贵州农信始终坚持“数字科技赋能全面乡村振兴,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金融服务跨越式发展。2024年8月,贵州农信在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4贵州赛区企业赛道中,凭借“行社数仓管理平台”项目荣获一等奖。这些案例与荣誉,是贵州农信“乘‘数’而上,加‘数’前行”的生动实践。

前不久,贵州农信第三届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评选工作热度持续高涨,近百个产品展开激烈角逐。贵阳农商银行“超e贷”、乌当农商银行数智“员工”等产品脱颖而出。这些具有“数字经济”特色的产品,充分彰显了贵州农信坚持以数字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贵州农信通过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仅实现了技术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更以实际行动为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贵州农信“流动服务车”送“贷”下乡

依托2159个流动服务站,贵州农信凭借2176套移动展业设备以及为767万户农户、65万户个体工商户、3万家小微企业评级、授信的“数智”支撑,能够更加灵活地深入农村、农业、农民,深入小微企业,深入千家万户,甚至深入田间地头,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还提升了服务的温度和深度,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与农民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充分展现了贵州农信在新时代背景下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坚定决心与强大行动力。截至2024年末,贵州农信签约“黔农e贷”的客户数为404.76万户,签约面为54.23%,线上农户贷款客户232.4万户,占比71.34%。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农信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