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内蒙古首个赤松茸基料发酵隧道项目在喀喇沁旗建成投产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原红莹
  • 作者:李昊 端木
  • 2025-03-12 21:58:04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赤松茸基料发酵隧道项目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建成投产,标志着当地赤松茸基料发酵工艺进入了集约化、产业化的新阶段,为喀喇沁旗乃至内蒙古地区赤松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的林下经济管理基地,赤松茸基料堆积如山,铲车和卡车穿梭其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据林下经济管理办公室主任滕文新介绍,这些基料由农作物秸秆、高粱壳、玉米芯及废弃木屑等组成,目前已加工1000多吨,预计今年总发酵量将达2000吨。未来10天内,所有基料将完成储备并进入发酵阶段。

喀喇沁旗森林覆盖率达57.8%,森林面积275万亩,其中140万亩可用于发展林业经济。近年来,该旗积极引进和培育赤松茸,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赤松茸种植基地。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2024年喀喇沁旗争取到300万元自治区资金支持,在旺业甸林场林下经济管理基地建设了八条赤松茸基料发酵隧道及其配套设施。该项目解决了农户自行发酵基料时存在的发酵不充分、杂菌污染等问题,通过统一加工制作和有氧发酵,确保基料质量稳定,为赤松茸优质种植提供了保障。

“该项目不仅实现了赤松茸基料发酵的集约化和产业化,还能显著缩短赤松茸种植周期。预计今年6月即可采摘第一茬赤松茸,总产量预计达到200万斤,主要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将为我们的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益。同时,项目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延伸和现代化进程。”说起赤松茸产业发展前景,滕文新信心十足。

据了解,赤松茸作为名贵食用菌,其林下种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最大程度保留了野生赤松茸的品质。喀喇沁旗计划2025年将赤松茸种植基地扩大至2万亩,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端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