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随着气温回暖,地处山西北部的大同市拉开了春耕备耕的序幕。护航春耕,该市开展绿色农资供给、智慧农机作业、精准农技服务,一幅科技化、绿色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春耕图景在塞北大地徐徐展开。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走进大同市云冈区同生润洁生物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赶制新型有机肥。阳高县农资储备库内,3万吨化肥、0.5万吨地膜整齐码放,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县域农资流动。阳高县新晋丰薄膜公司总经理赵欣介绍说:“6条生产线24小时运转,可满足40万亩农田需求。”
在分析研判春季农业生产形势,深入调研,摸清当地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大同市加紧生产保障供应,积极开展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储备工作,并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推广水溶肥、有机肥、配方肥、微生物肥,通过“企业直供+村级网点”模式,实现农资直达田间。推广喷微灌、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和配方施肥等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服务,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目前,大同市9家农资生产企业正在加紧生产保障供应,112家农资经营门店积极进货备货。同时农业执法部门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把控农资质量安全关。
智能农机唱主角,精准作业提效能。在牧友恒泰草业公司的农机库内,搭载AI智能灌溉系统的拖拉机、配备北斗导航的播种机完成“体检”,整装待发。
目前,大同市已下达中央、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506万元,开展农机春耕备耕专项行动,计划投入春季生产农机具3.34万台,已检修农机具8700台,投入使用3500台,培训农机手、修理工1218人。
此外,大同市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利用去冬今春农闲时间,组织1207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服务,包县包村包主体,到村到户到田头,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全覆盖开展农技服务宣讲政策。气象、农业、应急等部门联动,综合分析研判气象变化趋势,及时发布灾害天气应对防范预警,筑牢农技、防灾、控病防线。
作者:马静波 宋佳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玉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