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科学监管体系,建立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从2017年12月起,全国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农村集体“三资”家底开展摸排。不过,近年来不少地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能力依然薄弱,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不清、数据不精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乌龙街道七步场社区,社区党委书记陈晋元对集体“三资”监管的难题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七步场社区属于“城中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也不错,但是合作合同不规范、固定资产登记不到位等问题长期未得到妥善解决,“管理中很费劲”。
为了破解问题,2024年10月以来,在中央第六督导组的指导下,昆明市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呈贡区开展了全面摸清家底处理处置问题系统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科学监管体系试点,对呈贡区所辖141个集体经济组织“三资”进行清查核实,边干边总结边提炼,构建了一套符合地方实际、科学实用的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操作规程和监管制度。
三必查三比对三必访:盘清家底
呈贡区在对所辖141个集体经济组织“三资”进行清查核实中,纠正错误记账和补充登记遗漏资产3593项、资金1.66亿元、资源1.11万亩,发现并督促收回应收未收账款1175.21万元,发现处置问题563个……这一项又一项成果,让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殊不知,基于呈贡区农村、社区的特点和集体“三资”的状态,盘清这本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呈贡区农村、社区类型多样,有城中村、城郊接合部农村和纯农业村庄,从整体来看,城中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经营性房产租赁,农业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土地经营权流转,虽然集体“三资”业态相对单一,但其构成却较为复杂,最难的就是其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下设的二级公司。
对此,昆明市通过建立超常规的组织领导体系,制定《昆明市采取超常规措施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科学监管体系试点工作操作规程》,借助省、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与推动,从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等7个部门选派业务骨干参与专班工作。同时,组建了10个清查核实组,承担村、组摸清集体家底,并对问题处理处置和体制机制建设提出初步意见等工作。
为确保核实效果,工作专班制定了“三必查三比对三必访”,即查现场、查合同、查流向;与历史数比、与行业数比、与台账数比;对退出现职的原村组干部必访,近年来有“三资”方面信访诉求的干部群众必访,在农村有一定威望、办事公道正派的干部群众必访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李德运是七步场社区清查核实组组长。在清查核实工作中,有不少让他挠头的事情。他说:“七步场社区下属1个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下设3个全资子公司和5个参股子公司,理清楚这些公司各自的资金、资产情况,难度可想而知。但通过‘三必查三比对三必访’,效率提升了很多。”
随着清查核实的深入,呈贡区各个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状况越来越清晰,并形成了“一张图、九张表、一个报告、一张清单”的“三资”成果资料,全面细致反映出了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的全貌。
雨花街道回回营社区是呈贡区其中一个涉农社区。当社区本级和其所属的3个社区小组的房屋、土地、机械设备、在建工程等,以及2个全资子公司合同、资金状况被一条一条呈现在图表、清单上时,社区党委书记马升雄打心底服气。他说:“把这些东西都理清楚了,集体经济发展才能轻装前行,村里的各项事务才更好处理,干部和群众才能更加团结。”
问题清单加两轮“回头看”:破解问题
从纷繁复杂到清清爽爽,盘清集体经济组织这本账本身就是在解决“三资”存在的问题。
昆明市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盘清楚解决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遗漏资产。对集体经济组织账外的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登记,为集体经济组织“追回”遗漏资产资源。
斗南街道斗南社区补登“账内有遗漏”的房屋建筑物47项、器具设备4项、运输工具55项及集体拥有的国有土地37.11亩;龙城街道龙城社区补充登记遗漏商铺12间、经营性房屋建筑物1栋、巡逻车2辆以及健身器材、桌椅板凳、机械器具等固定资产75项。
集体“三资”存在的问题远不止遗漏资产资源等这么简单。
着眼发现、解决问题,昆明市专门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问题排查指引》,通过系统查找、梳理,形成问题清单,由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综合分析研判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区分问题性质,提出处理处置意见,实行“全程督办+实时催办+限期结办+整改销号”,推动整改。
翻阅斗南社区“三资”管理问题清单,上面详细地记录着32个资金问题、1个资产问题、1个资源问题、2个其他问题。
斗南社区清查核实组组长、昆明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邵向阳说:“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等。由于社区资产管理人员受专业技能和知识所限,不清楚资产的确切含义,不及时更新资产台账,存在底数不清、资产管理混乱等情况。”
针对斗南社区的问题,邵向阳和核查组的同事提出了三条改进建议:强化“三资”监管队伍,培养社区“三资”管理人才;完善社区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社区财务管理;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延伸指导社区做好管理。目前,其中不少问题已经完成了整改销号。
在采访中,记者发展呈贡区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的许多经营活动都存在不规范行为,清查核实组一般都会按照“一事一策”的方式进行处理。在雨花街道下庄社区,94份土地出租合同上标的单位是“块”,群众反映无法体现土地经营权的实际价值,清查核实组督促配合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聘请专业机构对土地进行精准测量,解决了群众的愁与盼。
此外,在完成清查核实任务后,各个组还采取自检自查和交叉互查的方式,开展为期一周两轮的“回头看”,重点看“数据逻辑关系是否合理、统计计量单位是否统一、发现问题整改实效、重难点问题有无推动解决、群众是否认可核查结果”。
完善操作规程,建改机制:科学监管
全面盘清家底是实现科学监管的前提。只有在全面盘清家底、查明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研究分析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问题及制约因素等情况,坚持严管和放活的原则,针对性地制定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以及各类操作规程等,既保障集体“三资”接受科学、严格的监管,又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充分的发展权。
昆明市最先建立的是部门联动机制。在部门联动机制下,自然资源规划、林草等多个部门按要求提供所需信息、资料,并安排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处理发现问题、堵点卡点等,同时通过定期会商分析研究试点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存在困难问题。
同时,昆明市还积极调整完善操作规程和运行规则。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丁文波说:“市局将最初设计的8张表调整完善为资源、资产清查汇总表,经营性资产(含子公司)、非经营性资产明细表、在建工程明细表等17张表,既是‘交账表’,也是‘明白账’。”
“三资”监管特别是跨部门事项是突出的堵点难点,农村集体新建经营性固定资产无法办理各种审批手续便是其中之一,《昆明市使用集体土地新建经营性固定资产审批、确权、登记操作规程》则有效打通依法依规审批路径。
记者注意到,正是基于前期高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和完善的操作规程,才为后期分析集体“三资”监管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研究制定精准的、管长远的监督管理制度打实了基础。
市委农办政策研究处处长王力介绍,针对集体“三资”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昆明市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合同行为的若干规定》《昆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昆明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昆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创办企业管理办法》《昆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办法》等,让集体经济组织有规可依、有矩而行。
科学监管还离不开专业的人才。这也是“三资”科学监管组织体系中的短板之一。为此,昆明市推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多行业、多部门共同参与试点任务,组织开展市、区、街道和村组160余人的全员培训,工作专班抽调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审计、财政等部门共102人实体化办公,社区安排“三资”管理具体人员参与清查核实,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储备专业人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