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阳光一号”,光照一方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刘思宇
  • 作者:朱海洋
  • 2025-03-20 14:57:37

春分时节,地头的橘树开始大片冒芽。人勤春来早,气温回升后,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湖镇镇上下范村,75岁的种植户朱洪日进入“春耕时间”,忙完剪枝后,紧接着追肥,以满足春梢、花期和幼果期的营养需求。他种有3亩多柑橘,去年净赚6万多元,其中,一半多收入来自新品种“阳光一号”。

各个节点需注意些啥,何时施肥,何时打药,种植全过程的要点和技术,朱洪日几乎不用多加操心,一切皆由金秋红柑橘专业合作社统筹安排,他只需按计划和标准执行即可。在这个成立16年的合作社里,像朱洪日这样的橘农共有600多名,大伙平均也就四五亩地,加起来3000多亩。还别说,若是仔细打量,收入还挺可观。

合作社理事长朱江宜,今年57岁,除了得操盘自家地头农事,更要紧在后端销售。最多时,他种了几百亩橘园,随着管理力不从心,才逐渐萎缩到眼下的79亩地,全部改为设施大棚。作为领头人,朱江宜认为,自己不能锁在地头,而得关心哪个品种好卖,如何卖出高价,怎样带动共富。这不,前些年,他带头种“红美人”,鼓起不少人的口袋,眼见价格开始走低,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四年前又引进了“阳光一号”。

记者抵达合作社的库房时,一股橘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忙着包装封箱。2023年,在县里区域协调资金的帮助下,合作社引进了一条分拣线,还配套建了冷库,助农增收效果甚好。“你看,根据大小、甜度就能分级销售,效益更高,也能打响品牌。”朱江宜相告,这批柑橘自去年11月摘下,之所以放到3月大量出货,缘于正好填补市场空档,价格自然有优势。

说起“阳光一号”,朱江宜满心欢喜。他16岁就开始卖柑橘,深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规律,大江南北跑市场,就爱研究新品种。“阳光一号”就是从千里之外的中国柑橘研究所淘来的,育种人名叫曹立,“阳光一号”最大的特色当属融合了橘子、柚子、橙子三种味道,水分充足、口感脆嫩化渣,关键挂树期长、尤为耐放。

第一年,朱江宜试种了30亩,一投放市场,最好的果子能卖到25元一斤,顿时让他信心倍增。才三年多光景,有100多名社员紧随其后。根据前期试验,一亩橘园产4000多斤果子,按平均6元一斤的地头批发价,每亩能有两万多元产值,可比椪柑要高出不少。今年,越来越多的橘农见状后,纷纷嫁接上了新枝条。

图为工人们正在对“阳光一号”柑橘进行包装和称重。朱海洋 摄

作为一名党员,朱江宜话里话外总想着带领大伙共富。前两年,由镇里牵头,上下范村党支部与合作社等联合成立“金秋红”共富工坊,为的就是让好品种、好技术造福更多老百姓。瞧,尽管地头要忙,出货也得忙,只要有人上门求教,朱江宜定当抽空出来,无偿为其提供嫁接接穗技术。过阵子,他还计划专门开场培训课,真正让“阳光一号”光照一方。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