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在祖国西部托举太阳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赵艺璇
  • 2025-03-25 13:31:26

天色渐亮,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在群山怀抱中苏醒。远处,太阳躲在云雾之间,苍山的轮廓隐约可见。近处,漾濞江水缓缓流淌,经过漾濞彝族自治县第一初级中学的门前。七点半,早读广播响起,学生们走进教室,读书声渐次传来。

同时忙碌起来的,还有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以下简称“研支团”)的成员们。去年七月,丁玉杰、粟思畅、李思萌、张文娟四位大学毕业生从各自的家乡出发,翻山越岭抵达漾濞,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大半年过去,他们褪去了些许青涩,神情中多了几丝沉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


“草原生态系统的代表性植物是什么?有没有同学能回答我?”在七年级生物课堂上,丁玉杰一手拿着翻页笔,一手举着麦克风,眼光扫视着教室提问道。她个子不高,站在讲台上却气势十足。

但这份从容并不是一直都有的。刚开学时,丁玉杰“临危受命”成为生物老师,这对高中文科背景、大学管理专业的她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刚开始的那一周我压力特别大,一边适应环境,一边从头备课,特别害怕自己干不好。还好学校老师给了我很大帮助,学生们也很信任我,自己边干边学、边学边问,慢慢得心应手了起来。”丁玉杰说。

“你们几个做错题的,跟我过来一趟。”刚结束一节八年级的历史课,粟思畅把四五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利用课间辅导作业。“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受他们影响,我一直对教师这个职业心存向往。而且我是重庆人,知道一些西部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还比较短缺,我是真心想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一些改变。”粟思畅袒露道。除此之外,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他也会发挥专业所长,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学校是2021年地震后重建的,也是在当年,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到了学校,帮助我们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到今年已经来了四届志愿者了,我真的很感谢这些青年人。”漾濞县第一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苏寿光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有1700余名学生,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研支团的成员具备一定的学术背景和教学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教师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几年来,研支团成员教授的班级,学科成绩都在年级前列。

不仅是传授知识,研支团还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色彩和温暖。3月11日,一份特殊的快递跨越山水,从湖北省武汉市抵达了漾濞。这是60封来自中南民族大学学生们的信件,它们将被分发到漾濞县第一初级中学孩子们的手中。“姐姐说下次要给我寄照片,跟我分享武汉的风景,我也要打印我喜欢的照片寄给她。”读完来信,八年级学生茶诗琪兴奋地告诉记者。

“笔友计划”是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传统项目”,始于2015年,让支教地的孩子和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志愿者结为“笔友”,通过书信交流文化、分享生活、传递情感,帮助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笔友计划”开展十余年来,服务人数累计7200余人次,来往信件15000余封,参与志愿者近5000人。

“接下来我们要筹办今年的‘共绘画展’,主题是‘共绘民族桥’,就是让漾濞的学生完成画作的一半,再让武汉的中小学生完成画作的另一半,促进两地学生的交流沟通。”张文娟介绍道。筹办国庆晚会、组建民族合唱团、开展“七彩课堂”兴趣班……研支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西部地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其全面成长。

支教时间已过大半,问起这些日子的体会,“感动”和“成长”是成员们共同的关键词。“我本来的性格比较暴躁,容易着急,但来到这里遇到了比我还小的小朋友,通过和他们的相处,我渐渐变得更加温和,更有耐心。”李思萌说道,“我现在跟他们的关系很好,私下里都是很好的朋友。你看,这些都是孩子们给我写的信。”在她的宿舍里有一片专属区域,收藏着学生们塞来的小纸条,表达着对这位“知心姐姐”的喜爱和祝福,在纸张的褶皱间,爱意无声流淌。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来之前,这句话是我支教的初心,但并没有理解深层次的含义。后来我逐渐体会到,初心是要靠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来守护的,这段充满挑战和温暖的支教时光,真的会是我终生难忘的记忆。”张文娟说。

“研支团深入到我们这些教育资源薄弱的西部地区,不仅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更是对志愿精神的传扬,为孩子们上了一场精彩生动的思政课,我们非常希望能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苏寿光表示。

云南之外,此时此刻,还有13位青年志愿者奋斗在西藏山南、新疆塔城和广西百色的县乡,扎根西部教育一线,用教育点亮梦想。中南民族大学自2012年开设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已连续选派151人赴广西、西藏、贵州、新疆、云南等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和支教工作,累计服务学生26000余名。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8月,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在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中心小学发起“高原书屋”筹建项目。截至目前,研支团已在西藏建立9座“高原书屋”,捐赠10000余册图书,照亮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时至午后,阳光洒满了整个校园。又一声上课铃响起,研支团的年轻人再次走上了讲台。“未来,我们会继续秉持初心,用热情和爱心陪伴孩子们成长,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丁玉杰坚定地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艺璇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