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近午时分,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涿州清凉寺街道赵各庄村西侧路段,街道副主任李中华摘下的防护手套露出斑驳磨损,身旁的村党支部书记宗雪峰将混着碎瓷片的最后一锹垃圾装入清运车。至此,这个曾困扰全村数年的生态疮疤,经街道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和50多名村民连续4天合力清整,彻底完成蝶变。
河北涿州清凉寺街道赵各庄村民在清理垃圾。
“以前夏天这里的味道能飘二里地。”村民刘杰比划着曾经的垃圾带边界说,现在终于清完了,环境好了,空气也好了。
“由于历史原因,这块占地20来亩的边角地带,建筑和生活垃圾成片。”宗雪峰表示,接下来村委会将会统一管理,在此设立趣耕园,丰富周边居民业余生活,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为村集体创收。
以上这一幕,是涿州市正在进行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攻坚的又一生动缩影。
位于京南60公里的河北涿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市始终把环境整治视为重塑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一役。近期,该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环境卫生大起底、大清扫、大提升集中攻坚。在攻坚行动中,市级领导包联乡镇实现战略传导,科级干部下沉形成执行中枢,行政村、社区“作战图”将工作目标转化为可量化任务节点。
西仙坡村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将坑塘注水成景观池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图为3月25日航拍该村景观池塘。李硕 摄
连日来,涿州市城乡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人居整治工作格局,以党建引领、多方动员,合力推动全村人居环境增“颜”提“质”。该市码头镇、松林店镇实行“包片干部现场盯办”,确保整治实效;高官庄镇、清凉寺街道、桃园街道等发动1500余名志愿者,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清理行动”;刁窝镇、林家屯镇落实“网格化包联”,群众自发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据统计,全市群众自发清理房前屋后率已达83%,节省治理成本超百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该市90多个“示范村”率先推行“街长制”“门前三包”,环境维护从“突击战”转向“持久战”。
据了解,截至2024年涿州市共创建省级和美乡村70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8个,今年该市拟申报打造22个省级和美乡村。
目前,该市投入15300多人次和3080多机械车次资源配置,形成人力与机械协同作业的立体化治理,清理垃圾总量达到19150多立方米。有45个行政村、8个社区完成“深度美颜”,环境治理从表面清洁向生态系统修复升级,进一步夯实了“京畿强市、美丽涿州”生态基底,助力和美乡村新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作者:高长安 郭翔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