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追思与春意同行。近年来,黑龙江绥滨县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绥滨县各乡镇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积极培育时代新风貌。
走进绥滨县富强乡“清明寄哀思,长忆英雄魂”为主题的红色故事宣讲会现场,志愿者们通过讲述故事、影像播放、情景再现等形式,用真挚的情感与质朴的语言,讲述了革命先烈们在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完成了一次涤荡心灵的红色洗礼。
“听了志愿者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更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参加此次活动后,我会积极向亲朋好友宣传绿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富强乡村民刘广臣说。
在文明祭祀宣传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向村民发放文明祭扫宣传单、张贴文明祭祀宣传海报等形式宣传“文明祭祀、文明缅怀”的理念,引导村民在清明节期间采用鲜花祭扫、网络追忆等绿色环保方式缅怀故人,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共同营造绿色、文明的祭扫环境。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辖区村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同时也提升了村民对文明祭祀和移风易俗的认识,下一步,我们乡还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推进移风易俗见成效,让文明新风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富强乡工作人员宋红梅说。
在福兴满族乡同仁民宿,同样开展了清明节传统文化民俗系列活动,通过设置投壶游戏项目以及诗歌诵读活动,让村民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今天的投壶游戏让大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诗歌诵读活动大家一起用诗歌来追思先辈、英烈,在诗词中追思往昔,汲取奋进力量。”福兴满族乡村民鄢淑杰说。
清明,既是慎终追远的时节,也是吐故纳新的起点。在绥滨县,曾经的“烟火气”逐渐被花香与书香取代,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对传统的敬畏并未消减,反而在文明新风的浸润中愈发厚重,这场“静悄悄”的改变,不仅守护了环境,更唤醒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作者:李晓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