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内蒙古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深耕细作 铺展基层安定“祥和卷”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燕
  • 作者:李昊 李永建
  • 2025-03-29 14:32:51

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首个“右岸•新枫”新时代枫桥联创实践站在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成立。首批8名实践站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法律讲解、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宣传国家“惠民”新政策和法律法规。

连年来,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以边境辖区为核心阵地,在加强边境管控的同时,优化治安管理流程,快速响应群众求助与纠纷处理,让公共服务更加高效、贴心,全力奏响边境和谐乐章,持续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党建深耕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

“以前办事得跑好几个地方,现在有事直接微信联系社区民警,问题很快就解决了,都不用出门。”提及社区实行的民警驻点治理模式,上库力前进村村民李大爷赞不绝口。这种创新模式拉近了警民距离,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紧盯基层治理难题,以全市边境辖区48个社区(村屯)为依托,实施驻村民警与社区(村屯)两委同址办公,整合设置治安网格员,推行社区(村屯)事务“一地通办”机制。自实施以来,累计为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涵盖邻里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多个方面,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党建领航、网格支撑”已成为基层警务治理的核心模式。以驻村民警担任治安网格长,并注重在基层警务工作中发展党员志愿者,充分发挥警地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以网格为基础设立警民共建责任区,推动党员民警下沉网格,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民警介绍,整个大队精细划分警务网格48余个、专属网格15余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5余名。同时,实现了大队辖区社区(村屯)“一区一警、一村一警”全覆盖,并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每个角落都有公安力量守护。

与此同时,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积极走访驻地党委政府、政法委、法院、司法局以及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恩和边境派出所成立了“右岸新枫”新时代枫桥联创实践站,法院在派出所成立巡回法庭,建立双向联动调解机制,这样可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健全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更精细

“张奶奶,水打满了,要是还有啥需要,您尽管跟我说!”年逾八旬的张奶奶是位独居老人,平日里子女不在身边。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室韦边境派出所的驻村民警王鹏锋和社区志愿者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轮流帮她购买食材、打生活用水。这些贴心举动,让老人的生活安心又温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一环。”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刘永红强调,基层边境派出所联合地方党委政府不断完善综合治理机制,从细微之处着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治理更具人文关怀。

室韦边境派出所同样积极践行服务群众的理念,全力将“警务 + 服务”关口前移至辖区的 4 个村屯和社区。自2024年起,民警们深入基层,累计走访 2800 多户次。在走访中,他们发现临江屯群众李大叔因不懂政策,申请低保困难重重。民警万宁主动帮忙,耐心解释政策条款,协助整理申报材料,成功帮李大叔申请到了低保,解决了他的生活难题。民警们还特别关注辖区内的弱势群体,为1名孤寡老人建立了专属帮扶档案,定期上门看望,帮忙打扫卫生、检查身体。

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凝聚起共治的强大合力。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将服务触角延伸到边境的每一个角落,为辖区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也让警民鱼水情愈发深厚。

作者:李永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