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政法·法治 详情

戴硅胶面具行窃也难逃法网!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黄敬慈
  • 作者:李婧
  • 2025-03-31 16:32:48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婧

利用“人皮面具”乔装换脸是许多影视剧中的经典桥段。近两年,有不少化妆博主利用硅胶面具易容吸引流量,不少网友曾在线提出疑问:这种技术会被用于犯罪吗?最近,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就出现了小偷戴着硅胶面具行窃,企图靠易容逃避打击的案件。不过,硅胶面具的易容效果显然没达到栩栩如生的地步,犍为县公安局迅速破案,用战绩对网友的担忧做出回应:戴个硅胶面具就想“改头换面”?异想天开!

2月25日下午,犍为县公安局玉津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电话报警称家中财物被盗。2月以来,当地已出现多起类似盗窃案。警方发现,几起入室盗窃案的犯罪手法相同,犯罪嫌疑人选择在白天采用技术性开锁入室盗窃。通过分析小区周边监控视频,基本可以判定这些案件为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为。

抓捕现场

犍为县公安局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全力缉凶挽损。“我们通过对现场及周边监控视频的调取、分析,成功凸显出两名犯罪嫌疑人。但犯罪嫌疑人戴帽作案,面部图像模糊,无法直接锁定他们的身份。”专案组成员告诉记者,通过对两名犯罪嫌疑人分析研判,发现两人曾在乐山市五通桥区、眉山市丹棱县、资阳市雁江区等地出现,其所到之地都有类似作案手法的入室盗窃案发生,专案组民警大胆对同类案件进行串并,综合各地类似盗窃案件开展综合分析。

据介绍,因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成谜,为了进一步查明其身份,专案组对案发现场及周边的监控视频进行逐帧分析,对嫌疑人的体态特征进行画像。“可我们越看越觉得这两个人的外貌特征不对劲,两名嫌疑人经过监控摄像头时不会刻意躲避,镜头内的人脸毫无表情,而且部分地方会呈现出反光。从体态上看,两个人的头部过于肿大,与身体的比例不协调。而且两人每次出现在监控里的装束都是戴着鸭舌帽、竖起高衣领、帽子下沿周边无头发。我们从这些疑点大胆推断两名犯罪嫌疑人存在伪装痕迹,判断他们作案时头戴硅胶面具。”专案组成员表示。

为尽快查明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专案组民警迅速对两名犯罪嫌疑人在省内多个市州的活动规律、作案特点、运行轨迹等要素进行多维综合分析,通过发现的一辆可疑车辆循线追踪发现蒋某某、罗某某两名高度可疑人员,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经分析,这两个人并不在本地居住,作案后迅速逃离,居无定所、行踪缥缈,每天过夜的地点都不一样,有时候是洗浴中心,有时候是朋友家,给抓捕带来一定困难。警方制定详细周全的抓捕方案,循线跟踪伺机抓捕。最终,警方在乐山市五通桥区嫌疑人停车作案时“守株待兔”,待他们作案得手返回时实施抓捕,成功将两人缉拿归案。

部分作案工具和赃款

经查,犯罪嫌疑人蒋某某、罗某某都是刑满释放人员。“这两人都曾因盗窃多次入狱。两人成年后的累计服刑时间,比在监狱外生活的时间都长。”民警介绍。警方在两人的暂住地发现大量财物,有名表、金银首饰、高档烟酒和现金等。两人供述,他们前段时间与朋友闲聊时,偶然听说硅胶面具可以作为易容工具,于是萌生戴硅胶面具行窃的念头。两人从网上购置了硅胶面具,但由于该面具头套没有头发,且脖颈处有明显的硅胶痕迹,两人便买来帽子、高领衣服用于作案时穿戴着进行伪装。他们还购买了白手套及其他作案工具,并约定作案前将平时穿的衣物换下,作案时穿着特定的一套衣服。

目前,蒋某某、罗某某已被犍为县公安局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警方提醒,硅胶面具达不到易容的效果,切勿轻信网络传言,无论作案手段多么奇巧,违法犯罪终将会受到严惩。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