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营山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0万亩以上,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达44万吨,可收集量达37万吨,其中又以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粮油作物秸秆为主,占比90%以上。在粮油连年增产的情况下,如何将大量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营山县发展粮油和畜牧产业,常年有机肥需求量在30万吨以上,草料需求量在20万吨以上。丰富的秸秆资源为其综合利用转化成肥料、饲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2023年起,营山县利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之机,探索出卓有成效的秸秆综合利用之路。
目前,该县建立起以秸秆高值高效利用为目标,以饲料化、肥料化利用为主,原料化、基料化利用为辅,燃料化利用兜底的丘区模式,2024年完成秸秆“五化”综合利用33.9万吨。同时,公开遴选出119家项目实施主体,引导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壮大。
小秸秆也能成就大产业
天气越来越热,农民下地离不开草帽。然而,这草帽的原材料直接来自田间。小桥镇向阳社区小北街的学超草帽加工坊里,多台机器运转不停,用小麦秸秆编成的草辫,经过机器扎钉,一顶顶草帽雏形纷纷下线。再经过热压、订扣、印花等工序,就可以打包出售。
这里是营山县朝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年年小麦播种面积都在5000亩以上,小麦收割后的秸秆是编织草辫的最好原料。学超草帽加工坊从事草帽加工已有39个年头,年销售草帽16万顶以上。而整个小桥镇,年生产草帽达500万顶,产值达3000余万元。
该项产业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增收的渠道。据统计,小桥镇约有3000农户从事小麦秸秆初加工及草帽编织工作,因技术简单老少皆宜,农民趁农闲之余在家里就可从事,手脚麻利的人一天可编3条草辫,每3天逢场就可拿去卖,草帽加工户逢场就去场镇收购。
渌井镇绿嘉园家庭农场以食用菌种植为主,场主吴继成介绍,他种植平菇、香菇和羊肚菌,都需要秸秆做基料。平菇、香菇每年至少16万个菌棒,加上近300亩羊肚菌,每年秸秆需求量在2500吨以上。“羊肚菌每年只能采一次,所以对秸秆需求比普通蘑菇大。”
因菌棒中的主要成分是秸秆,经过长时间腐熟发酵,除了杀灭秸秆中的病虫卵、病菌等,也能让其中杂草种子失去活力,大大增加了有机养分,易于农作物吸收。因此,蘑菇采摘后的菌棒是上佳的绿色有机肥,有调节土壤营养、提升地力肥效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吴继成说,羊肚菌采收后,将大棚耕作还原为水田种水稻,以高度腐熟的菌渣为肥料,可达到化肥施用减量增效的作用。水稻收割后的秸秆再用于各种菌类种植,从而实现了秸秆的循环综合利用。“我又在小桥镇流转了1000亩地,用于粮油与食用菌的循环轮作。”
一个精明业主的致富经
东升镇桦树村王华平,13岁起就在外跑江湖。如今,他的福桦农牧专业合作社,已是集粮油、经果、中药材种植,猪牛养殖,农机社会化服务,家具生产,饲料生产及有机肥生产的经营实体。而且,他是营山县最早尝试秸秆综合利用的业主,并真正尝到了甜头。
他是怎样将其所经营项目有效融合在一起的呢?他种植了1400亩粮油,并在400亩经果林下套种中药材,利用自己10余台套农机为周边农民服务,并回收他们的秸秆,致使周边2000余亩撂荒地复耕种上粮油;他利用自产或收集的秸秆加工饲料,霉烂的饲料和家具厂的锯末连同养殖产生的粪便来加工成有机肥,然后还田种植业,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早在2022年,王华平就看到秸秆收储方面的商机,当年就收储加工了1000余吨;2023年起,营山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补贴,两年来,他共获得120余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建起秸秆收储加工厂房和机器设备,2024年共收储加工秸秆6000余吨,并销往全国各地。
“若是加工成青储饲料,收储加工成本约300元/吨,转手卖出去可卖480元/吨;若是加工成干储饲料,每吨成本也在300元左右,而卖出价格则在每吨1000元以上。”王华平说,去年他加工的秸秆饲料,除了养殖场自用外,共卖了200余万元,纯利达100余万元。
王华平的养殖场年出栏3000头生猪、肉牛200头,他发现油菜和玉米秸秆青储混合发酵后,还可用来喂猪,这种青储猪饲料市场上至少可卖到700元/吨。他创造的将霉烂饲料、锯末和猪牛粪便混合发酵而成的有机肥,预计每年可为他增加100余万元的营业收入。
王华平收储秸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免费为农民提供耕种防收服务,农民免费为他提供秸秆;二是农民卖给他秸秆。无论哪种方式,每亩都可为农民增加200元左右的收入。
秸秆转化饲料大有可为
不少业主在秸秆综合利用尤其是饲料转化上看到了商业前景。据测算,出栏一头牛需要4吨干储饲料,若是像以往从外省购买,每吨价格在1300元左右,而在本地购买只需1000元左右,那么一头牛就可节约1200元成本,在牛价低迷的当前是非常难得的直接利润。
如果养殖场自己收储加工干储饲料,意味着成本更低,利润空间也相应更高。营山县长鑫农牧有限公司老板刘仁辉说,他的养牛场及肉牛交易市场每年消耗干储饲料5000余吨,自己加工饲料一头牛出栏总成本约8000元,若从外省购买饲料总成本将高达10000元。
因此,近两年入行秸秆收储加工成饲料的经营实体越来越多。营山县东裕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是全县最大的一家。该企业成立于2023年,由几个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年轻人合伙建立。公司流转土地2000亩,拥有各类农机60余台套,年秸秆收储加工能力万余吨。
依照公司目前的实力,其耕作服务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公司引进了一套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的秸秆风干设备,秸秆在田间粉碎后拉回厂内,通过生物颗粒燃料产生的热能烘干,或者将秸秆拉回厂内粉碎再烘干。这就破解了因四川气候潮湿导致秸秆易霉烂的难题。
万余吨秸秆加工烘干能力,正好对应2万亩耕作服务面积,这便为种植户提供耕种防收烘及秸秆回收一条龙服务创造了条件。“收割一亩我们通常收费80元到90元,如果回收秸秆我们就只收10元到20元,仅此一项就可为种植户增收70元。”公司顾问廖小东说。
除此以外,营山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就是通过秸秆粉碎、旋耕灭茬、堆沤发酵等方式对秸秆进行肥料化。营山县对秸秆还田不低于100亩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公司等实行了每亩不超过40元的补贴。全县秸秆还田示范面积超过3.5万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