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4月9日,在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金铺镇乡村振兴产业园的程浩服装厂生产车间,缝纫机作业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忙着剪裁、缝纫、熨烫,案台上整齐堆放着加工后的成品。
“我们一直专注于劳保服、棉衣、童装等产品的代加工业务,现有50多名工人,每月生产服装3000套左右,工资采用计件制,员工靠自己努力多劳多得。”程浩服装厂负责人杨勇介绍,企业在稳健运营的同时,带动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村民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兼顾家庭,照顾孩子和老人。
工人正在农业产业园的蔬菜大棚内开展管理工作。
年过六旬的金铺镇村民邱大玲,在服装厂已工作8年之久,裁剪、缝纫技术娴熟。“在这里干活,就图个轻松自在。平常不耽误接送孙子上下学,一个月还能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感觉很幸福。”邱大玲开心地说。
乡村工厂在健康发展,特色农业也在持续壮大。走进金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蔬菜大棚在春日暖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西红柿、西瓜等果蔬正在茁壮成长。
金铺镇村民刘月琴正拿着剪刀给一株西红柿修枝打杈。“这棚西红柿是2月份种的,现在长势不错,我的主要任务是田间管护,以保证果实的健康和品质。”刘月琴说,在这里干活不仅能贴补家用,还能锻炼身体,如今日子过得既充实又有盼头。
特色农业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的桥梁。据了解,金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1000余亩,通过采取“政府+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园区化管理”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西红柿、黄瓜、红薯、西瓜、草莓、豆角等优质农产品,产品销往周边各大城市,吸纳100多名群众长年务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三门闸街道大姜种植基地,农户正在加紧播种生姜。
无独有偶。在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大姜种植基地,种植户趁着晴好天气,抢抓有利农时,忙着开沟、起垄、施肥、搭棚、下种,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生姜是一种短平快的产业,亩产高,收益可观。按照现在的气候条件,预计千亩大姜能在4月底全部种植完毕。” 该基地负责人沈忠卫介绍,以后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把致富增收的路子走得更长更宽。
当下,大姜种植已成为三门闸街道部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不仅丰富了市场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姜农们的“钱袋子”,绘就了产业升级、农民富足的新画卷。
企业生产如火如荼,瓜果蔬菜满园飘香……时下,在汝南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乡村振兴的乐章已然奏响。
作者:席虎成 林娅琪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