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以来,陕西省出现持续少雨天气,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均值偏少八成。4月16日,陕西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最近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各地闻“旱”而动,迅速打响抗旱保灌夺丰收保卫战。
4月25日,走进有着“关中粮仓”之称的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只见田间灌溉渠内水流潺潺,村民们正扛着铁锹在田间忙碌着,时不时地弯下腰,疏通着自家麦田的“毛细血管”,为小麦充分“解渴”。
“我是11时35分接到村里管水员的通知过来浇地的,这四亩多地估计一个多小时就浇完了。”蒲城县孙镇白起寺村村民王拴苟种植了20余亩小麦,目前正在按照村组的统一安排,对各个地块进行第二轮春灌。
“为了能给小麦提供充足的养分,我们在灌溉的水渠里加入了沼液,通过‘沼液水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水肥的同步供给和高效利用,帮助群众实现夏粮稳产增收。”白起寺村管水员周文学告诉记者。
白起寺村所处的片区属于蒲城县石羊抽水站。该站负责3个乡镇3.2万亩小麦的灌溉服务。“自4月8日启动灌溉工作以来,开足马力,昼夜运转,让群众能灌尽灌,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发挥水利设施效能。根据当前旱情,本轮灌溉预计要持续到5月初。”石羊抽水站站长杜立军介绍。
在蒲城县采访期间,记者发现一边是群众忙碌的日夜抢灌“救命水”,而另一边却是种粮大户悠闲地坐等小麦丰收。究其原因,原来是这些种粮大户有自己的抗旱“秘密武器”。
“你看这些铺在麦地里的黑色管子,今年它的优势一下就体现出来了,今年干旱几乎对我们的小麦产量没影响,预计亩产600公斤没问题。”蒲城县甘北村盛禾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富平介绍说:“只要拧开开关,这些黑色管道就会‘滴答滴答’地为小麦持续提供水肥,这就是我们高效增产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可以精准地进行水肥调控,与大水漫灌相比,一亩地可以节水约30%—50%,节约肥料10%—20%,实现增产10%—20%。目前,蒲城县已推广2万多亩,管道在前期的铺设和后期的回收都有相关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每亩地投资150元左右。”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师海斌告诉记者:“‘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蒲城县近两年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
目前,为有效抗旱,蒲城县已组织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200余名干部及农技人员,组成11个工作组,下沉镇村一线,在做好协调保障抗旱灌溉用水调度的同时,指导群众全面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推广喷施叶面肥、抗旱剂等农技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各项措施落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