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大县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实施“能人回引、骨干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优、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乡村干部队伍,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些人才虽然来自不同引智途径,但都怀揣激情在田间地头的第一线带领乡亲们谋经济、谋发展。
“大米书记”回乡记
“既然选择回来,得干点像样的事儿,至于干得怎么样,要听群众怎么说!”
“镇党委三次找我谈话,询问回村任职的意愿、排解经验盲区的担忧、指明施展抱负的路径,点燃了我内心的一团火,我不能辜负党的信任。”盛桥镇神墩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伟回忆。
面临一些村党组织书记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庐江县委果断出台回引“能人书记”实施办法,当时的陈伟正在外经商,经过县、镇党组织的政策宣传、多次动员,他决定将企业交给家人打理,毅然回村挑起了村书记的担子。
“咱村班子里培养不出个书记,还需要空降,他能服众吗?”“一个小老板,能坚持得下来?是真心带老百姓致富吗?”初到神墩村,就遭到乡亲们和村干部的信任危机。怎样亲近群众走进群众?怎样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成为摆在陈伟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陈伟跑遍了全村36个村民组1701户。谁家几口人?近来可有红白喜事?村里哪几条路不平?村民反映最强烈的是什么事?什么产业发展前景好?陈伟的心里渐渐有了一本明白账。
经过充分调研,陈伟开始推行稻虾共作,起初村民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他便从党员大户入手,优选“南粳46号”,组织规范种植,相比单纯种稻,产值至少翻了一番,每亩多产出百余斤龙虾,水稻品质也同步提升。随着种粮大户、普通村民的纷纷加入,流转土地建设1000亩稻虾共养基地,在种子、育苗、播种、管理、收割、烘干、加工、包装全环节,严格落实有机标准进行管控,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帮助200余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2021年9月,他注册“神墩大米”品牌,顺利通过安徽省质量认证管理服务中心的有机认证。线下与百大集团、蜀王集团等10余家企业合作,为合肥各大商超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长期供货;线上先后进驻京东自营专区及百大易购商城,将神墩大米送到城市人民的餐桌。神墩大米获评2023年合肥市“好网货”大赛网络适销产品,陈伟获评2024年安徽省优秀村支书。
在神墩村的3000亩高标准农田上,履带式旋耕机来回穿梭,农用植保无人机盘旋起飞,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墒情……新质生产力正在推动传统农业迭代升级。如今的神墩大米,年销售量100万斤,年销售额4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131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590万元,陈伟也成了村民口中亲切的“大米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班子更团结了,干事创业劲头更足了。
近年来,庐江县回引到村任职的在外优秀人才33名,2024年,县委启动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现已储备村书记后备人选404名,其中回引储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返乡大学毕业生等111名,占27.5%。
选派“村播”卖农货
“我不是来镀金的,想好好把握两年的选派机会,干点实事。”
看到汪斌时,他正在老乡家的鸡圈里“忙活”呢,一边录着视频,一边介绍这是上次直播时答应粉丝的,要送上亲手抓的土鸡土鸭。白天走村入户采购农特产品,晚上开展助农直播,还有工作复盘、打包发货……现在的他,每天别提多充实。
2024年6月,安徽省第九批选派干部之一的汪斌来到移湖街道闸山村报到,“这里有好山好水,老百姓更应该过上好日子。”作为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汪斌,声情并茂地讲述对庐江的初印象。
他与村“两委”通力协作,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村貌,广泛收集意见建议,逐步细化驻村工作队的职责,多次与选派单位百大集团进行互访式对接,推动村党委与百大合家康党支部签署共建帮扶协议,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纳入共建范畴,开启帮扶绿色通道,确立“定点采、全省销”的订单农业模式。依托百大合家康农产品供应基地,在全县寻找特色优质农产品,产品种类从16种增加到82种,2024年实现销售752万元。
汪斌带领驻村工作队,携手移湖湾生态农业“共富党建联盟”的三个村书记,前往山东烟台、寿光及河北沧州等地进行12天考察学习,深入探索电商直播在发展农村产业、联农带农方面的新路径。同时,发掘培育6名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土专家”,吸引加入5名熟悉电商直播的优秀乡村人才。
2024年11月,“书记四人寻”抖音直播间正式开播,通过开展“探寻庐江地道风物”活动,让汤池百花菜、万山小米酥、金牛大扁糖等30多种本地特色农产品搭上“云端快车”。通过积极动员党员群众,种植瓜果时蔬和养殖家禽家畜,发展“庭院经济”,有效破解散户农产品滞销困境。截至目前,开展直播100余场次,总成交额60万元,与120余户农户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合作关系,帮助销售农产品16万元。
“刚开始面对镜头开不了口,不知道怎么在互动中推销农货,我们戴着党徽,不能说错话,得提前熟悉敏感词,要学直播技巧,真是‘出镜十分钟,幕后几天功’。”汪斌说。庐江县开展“百名头雁上直播”活动,示范带动一大批基础好、有条件、意愿强的“新农人 兴庐人”,投身“村播”群体试点工作,通过设置“先锋直播间”,引导党员主播在新时代网络空间守法经营、争当表率。
如今,庐江县81名选派干部发挥着各自特长和选派单位优势,立足“宣传教育党员群众、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协调落实结对帮扶”六项职责任务,在乡村振兴一线勇挑重担、积极作为。
退岗干部“不褪色”
“为什么来这里?能带来什么?又留下什么?到村之前我就想清楚了。”
2022年5月,作为合肥市第二批选派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司胜平来到了罗河镇黄龙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
“基础设施落后,村内大多是水泥路或砂石路,有些地方通行不便,几乎没有路灯,伏夏时节电风扇都转不起来,我刚来时手机经常没有信号,村里只有2家小微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但,就是因为条件差、问题多、发展难,我们才来的。”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司胜平斩钉截铁地说。
从调研走访开始,司胜平每天都奔波在村头巷尾、田间院落,深入了解村容村貌和山水田林路等情况,遍访了村里的老书记、老党员、村民组长和脱贫户,大家对建设与发展的愿望都比较迫切,更加坚定了司胜平抓改革、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全市最南端的行政村,黄龙村是个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有全县最大的人工湖青山湖,4条高速公路环绕。司胜平立足生态区位优势,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招引发展项目,做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司胜平从基础设施建设破题,通过与多家央企开展党建联建,帮助村里铺设建成罗枞路和青山湖大道,完成电网改造和精品村庄打造,四座通信基站拔地而起,风扇可以转了,空调能开了,手机信号有了,生活环境好了,先后吸引20多批文艺工作者前来采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
同时,司胜平广泛争取市、县有关部门、企业、协会等支持力度,补助困难村民24户、留守儿童等9名,资助大学生4位,争取联通免费上网12户,累计开展走访慰问150人,获得捐赠的各类生活物资价值7万余元。
“3年任期将满,只要党有号召,我就去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将为民情怀谱成曲、把振兴点滴写成诗,司胜平交上了一份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自己不悔的振兴答卷。
目前,庐江县已有三批次26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在村任职,其中市直单位7人、县直单位19人,具有基层党建、农业农村、基层治理等领域工作经历的干部占比84.6%,通过发挥他们的资历、阅历和能力优势,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加速汇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气象。
作者:熊芬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