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破晓,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锦屏镇的红土地已笼罩在薄雾中。远处拖拉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山林里山雀欢快地啼鸣着,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独特的春耕交响曲。锦屏镇的6770亩烟田已全面步入机械化春耕备耕阶段。烟农们满怀热忱,趁着大好农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上辛勤耕耘,用汗水与努力描绘着增收致富的美好新画卷。
铁牛谱写“机械化”备耕曲
“突突突……”走进丘北县锦屏镇密纳村的烟田里,“90后”烟农杨树国正驾驶着新购置的大型拖拉机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连片的烟田里,这样的场景在锦屏镇的种烟地块中已成常态。
“自从采用拖拉机整地理墒打塘,不用再为找人理烟墒、打烟塘等问题操心,不仅价格实惠,效率还高。”杨树国介绍道。如今的田间地头,曾经弯得像羊肠的田埂已消失不见,田成片、路成网,一个个水窖也像点缀着黑夜的星星,静静镶嵌在田间地头。
“时代不一样了,以前靠牛和人力耕地,一天只能翻3亩,现在这台‘铁牛’一天就能耕20多亩嘞!”说话间,杨树国熟练地操作着方向盘,拖拉机随即在田头灵巧调头。“你们快来看看这墒沟合不合标准!”杨树国笑着说道。在他的面前,是用来理墒打塘的大型拖拉机刚理出的墒沟,一条条墒面平整,沟底深浅均匀。“墒高35厘米,墒宽1.2米,完全达标!”丘北县锦屏烟站的生产技术员竖起大拇指说道。
从牛耕人锄到“机械化”种烟,丘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正以机械化重塑大田生产的基因,大力推广农机农艺融合,“宜机化”烟田改造将零散的“补丁田”整合成百亩连片的高标准“样板地”。不仅如此,还将大型机械普及到烤烟生产春耕备耕中,提升了作业质量和效率,极大地激发了烟农的备耕积极性,数字化转型也正给传统农艺带来全新的改变,助力烤烟生产迈上新台阶。
苗棚里谱写“希望”备耕曲
丘北县锦屏镇的辽阔田野间,轻柔的微风悠悠拂过,携来泥土质朴的香气,满是令人憧憬的希望味道。举目四望,育苗基地里的一排排苗棚整齐排列,在落日暖烘烘的余晖笼罩下,表面反射出细碎的银光,好似一片银波荡漾的梦幻海洋,那便是孕育千万株烟苗生命的摇篮。
图为育苗基地育苗棚整齐排列。
走进育苗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云棚”设备,显得十分亮眼。锦屏烟站的生产技术员正站在苗棚前,紧盯着手机上“云棚”监测数据,上面清晰地展示着棚内实时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通过苗棚内的传感器,精准无误地传输汇聚于此。即使夜晚回到家中,也能打开手机通过远程监控摄像头,随时查看苗棚内烟苗的生长情况。
“多亏了这‘云棚’,育苗轻松多了!”锦屏镇姑租育苗基地负责人赵庭云看了看“云棚”设备笑着感慨道。据赵庭云回忆,以前育苗的时候,温湿度管理全凭多年积攒的经验,甚至有时候就是靠自己的感觉,心里总是没底,但是现在装上了“云棚”这个新设备,烟苗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温度、湿度数据实时更新,苗棚温湿度高不高、二氧化碳指标正不正常,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及时精准地处理育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育苗基地的一角,几位工人正围在一台智能播种机旁忙碌着,这台播种机也是农机农艺应用于烤烟育苗环节的典型,它能根据设定的参数,精准地将烟种播撒到育苗盘中,不仅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还保证了每粒种子的间距和深度一致,为烟苗的整齐生长奠定了基础。
转眼间,一个个育苗棚里,一盘盘烟苗排列得整整齐齐,像等待检阅的士兵,千万株烟苗将茁壮成长,从这片充满希望的育苗基地出发,奔赴属于希望的田野,开启它们新的生命旅程,也承载着烟农们丰收的期望。
仓库谱写物资“储备”保障曲
随着春耕备耕的脚步悄然临近,丘北县锦屏烟站也奏响了忙碌的序曲。一包包烟用复合肥和一筒筒地膜的入库,让烟站在备耕路上也处处洋溢着希望与活力。
图为烟农利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机械化理墒。
清晨,一辆辆满载物资的货车便鱼贯而入,复合肥整齐地码放在大货车的车厢内,肥料外包装袋上清晰地标注着养分含量,它们就像是给烤烟生长提供能量的“秘密武器”。地膜则被紧紧地缠绕成卷,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即将为土地带来的希望。
负责搬运物资的工人早已在场地严阵以待,他们两人一组,熟练地将一包包复合肥从货车上稳稳地卸下,又默契地抬起复合肥,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仓库。仓库里工人们的交谈声和货物落地的闷响交织在一起,仿佛是这场物资“储备”保障曲最激昂的女高音,他们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但专注的神情未曾有丝毫改变,每一步都踏得有力而坚定。
而在地膜堆放区,搬运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地膜搬运下车。大家一边搬运,一边还相互提醒:“轻点,别把地膜弄破了。”温柔的话语在嘈杂的环境中格外温暖。
仓库内,物资的摆放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按照规划,复合肥被分类堆放在指定区域,堆成一座座整齐的“堡垒”,方便后续的发放与管理。此时,锦屏烟站仓库管理员正在清点入库数量,仔细核对清单:“复合肥473.9吨、地膜50.7吨、硫酸钾肥169.25吨……已全部入库到位!”
暮色渐浓,锦屏烟站的仓库外,最后一辆代表着“春耕直通车”的货车已卸完货整装待发,车灯在暮霭中连成流动的光带,这些满载物资的车辆将烟农的“希望”带到了田间,这些物资被分发到烟农手中,成为烤烟茁壮成长的有力支撑,为新一年的烤烟生产开启了希望之门。
从牛耕人锄到“铁牛”奔腾,从靠人力到用“云棚”“播种机”科技化育苗,再加上一车车物资精准入库,这些充满张力的春耕备耕场景,在红土地上播种着金色的希望,勾勒出锦屏镇烟农春耕备耕的蓬勃气象,这场充满科技感与生命力的春耕“三部曲”,正奏响烟农增收致富的最强音。
作者:张美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