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2025智慧麦作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河南省获嘉县召开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何沁屿
  • 作者:范亚旭
  • 2025-05-20 15:01:03

5月16日至17日,由南京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5智慧麦作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河南省获嘉县召开,集中展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田作物生长模型与智能决策技术研发”“大田环境作物信息传感器与表型平台创制”“粮食生产大数据平台研发与应用”三个项目的集成代表成果。

智慧麦作技术观摩现场。

在位于获嘉县前鱼池村的获嘉县核心样板田观摩现场,多位专家分别围绕数字麦田、麦情遥感监测、小麦生长模拟与智能决策、耕种管收精确作业等核心技术、应用产品和智能装备作了详细讲解,并实地展示了小麦精确灌溉技术、无人机智慧施药技术、巡检机器人等软硬件产品在田间的作业情况。

2025智慧麦作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充分肯定此次观摩交流会,他强调农业科技落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五点建议:科研要紧密贴合生产实际,攻克农机作业与处方农艺适配难题;通过现场会等形式精准把握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需求;重视农业系统韧性建设以应对自然灾害;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作物生产能力,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并优化模型适应性;加强农村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智慧农业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曹卫星针对项目后续推进提出完善技术体系、构建应用模式、加强沟通协调三点建议,他强调智慧农业技术转化应“两条腿走路”,依托农技推广体系并探索产业化服务模式。

项目河南片区负责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强介绍,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重点解决作物生长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不同农业应用场景落地难的问题,目前在河南获嘉、江苏泰州和河北元氏建立智慧麦作样板点,连续三年开展了技术熟化和验证工作,通过对土壤墒情、气象数据、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分析,结合先进的作物生长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形成了一套精准、高效的智慧麦作管理系统。

现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智慧麦作技术在多个方面表现突出。其模拟模型稳定性强,能够精准预测小麦生长周期内的关键节点和环境需求;决策系统实用性高,可根据实时数据为农户提供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科学决策建议。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小麦产量等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样板区域内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10%至15%,劳动力投入节省约20%,小麦平均亩产提升8%至12%。

“智慧麦作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正从传统经验模式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模式转变。”李国强表示,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不仅将为我国小麦产业带来深刻变革,更有望辐射到整个农业领域,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迈向新高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