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家的指导下,没想到我们江汉平原南部种的小麦也能获得高产!”几天前,湖北荆州石首市绣林街道玉皇岗社区的晨羽种植家庭农场主王军兴奋地向石首市农技中心专家报喜,他家先行收获的5亩小麦平均亩产将近1200斤。收到喜讯,5月17日,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邀请相关专家,对王军种植的213.7亩小麦品种“鄂麦590”进行测产。
“经实地测产,3个示范点总实收面积10.81亩,加权平均单产达到1107.4斤/亩。”烈日下,测产专家组组长、湖北省“515”院士专家科技服务行动(协同推广)粮食作物团队技术首席黄见良教授带领专家们,随机抽取示范点进行机收实测。“专家组一致认为,示范田块技术应用到位,田间长势均衡,熟期适宜,熟相好,病虫害发生程度轻,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黄见良表示,小面积精细化种植创高产并不难,难就难在大面积单产提升,因此测产品种的示范田块都选在100亩以上,取样面积不能少于10亩,这样才能体现出推广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战略意义。大面积作物单产的提升,需要以区域化布局品种、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等集成措施。此次高产就集成了丰产优质小麦品种、小麦机械精量匀播、应逆化控、专用缓控高效施肥、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丰产提质高效生产技术。
“在大面积种植的条件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鄂麦590’的单产量均突破1100斤,创造了长江流域湖北段江汉平原小麦主产区的高产纪录,该品种属于优质强筋麦,蛋白质含量高,丰产性好。”品种选育人、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刘易科介绍,江汉平原是我国最南端的小麦主产区,因土壤潮湿、病虫害多发、春寒严重,产量长期不高。此次在石首测产小麦单产能够突破1100斤,同日还在荆州市公安县斗湖堤镇孱蔬村进行了百亩小麦抽样机收实测,“轮选112”小麦品种单产达1250.8斤/亩,说明我国小麦主产区最南端也能大面积种出高产小麦。
近年来,为实施推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小麦产业研究院”,发挥院企合作优势,连续多年在湖北全省范围内开展多生态点优势品种筛选,选育出一系列适宜湖北地区的优质高产多抗型小麦品种。目前,“鄂麦590”在全省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成为湖北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的“主力军”。
在推广过程中,院企合作组建了紧密合作的小麦技术服务团队,分区包片,深入乡村田头,举办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技术交流等活动,培训农户、基层农技人员。围绕湖北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从种到管到收等全环节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全国小麦收割从江汉平原向北开镰,这几天电话响个不停,都是农户来报喜的。”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心涛说,“鄂麦 590”在推广种植过程中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下一步将发挥市场化优势,继续推行“高校院所+公司+农技推广部门+种植大户”的技术集成协同推广模式,不断扩大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大面积示范种植规模,为湖北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作出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浩 乐明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