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首届乡村发展品牌大会(中国·博鳌)隆重举办
同期开展2025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走进海南活动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刘思宇
  • 作者:牟汉杰
  • 2025-05-21 15:55:29

椰风海韵,“农”情相约。5月18日上午,“首届乡村发展品牌大会(中国·博鳌)”“2025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走进海南”主题活动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等海内外800多位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襄乡村发展品牌盛举。图为首届乡村发展品牌大会(中国·博鳌)开幕式现场。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宣布大会开幕。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原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许维泽等参加开幕仪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举办“首届乡村发展品牌大会(中国·博鳌)”主题系列活动,旨在以文化为体、品牌为用,促进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跨边界融合、跨纬度融合、跨角色融合,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繁荣乡村文化。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在致辞时指出,本次活动以“文化赋能,品牌强农”为主题,推介一批乡村发展品牌,有助于拓宽品牌强农之路,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他说,构建乡村发展品牌体系,探索乡村全面振兴可持续发展路径,不仅可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激活乡村特色资源,并且有利于提升乡村文旅服务品质,创新城乡消费场景,推动和美乡风文明建设。他希望,各品牌单位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历史人文特征和产业特色,挖掘品牌文化、讲好品牌故事,以故事沉淀品牌精神、树立品牌形象。

“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方位振兴齐头并进,而文化赋能、品牌强农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关键作用。”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在致辞时说。文化如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品牌如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文化赋能和品牌强农如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于康震指出: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强化人才支撑,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三是要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四是要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协同发展。五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海南既有传承千年的黎苗文化、渔村风情,又有自贸港建设赋予的开放活力。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兼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刘蔚在致辞时介绍了海南省近年来以鲜品为引领,坚持用特色塑品牌、用品质强品牌、用机制固品牌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合格证+追溯+信用一体化质量监管平台,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以过硬的信誉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累计带动培育全省区域公共品牌56个、企业品牌55个、产品品牌50个。目前,海南农产品畅销海内外,品牌效应初步凸显。海南的乡村文化特色突出、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他希望以此次推介活动为契机,加强合作,共拓市场,共享机遇,共赢未来。

如何科学把握乡村产业发展规律?在主旨报告单元,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带来了他的思考,他从全面领会乡村产业理论内涵、科学认识乡村发展规律、有效解决产业振兴基本问题等三个方面,结合数字、图表,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乡村产业发展规律。他提示,各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要克服分担风险疑虑。发展乡村产业必须面对小户碎田、双重风险、消费异构、二元结构等特殊农情国情,一线工作者不会、不愿、不敢的心态较浓;其次要减少路径依赖。过去的套路不完全奏效,新路径尚未建立起来;再次,强化思想武装。“新瓶装旧酒、新鞋走老路”行不通,急需理论更新。因此,必须修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这门必修课。

食品产业与乡村发展密切相关。乡村发展,需要提升以食品为主要产品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而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提高农民收入。食品是传统产业,当前正面临着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以《颠覆性技术驱动食品行业变革》为题,带来了前沿的技术分享。在介绍了颠覆性技术在食品行业众多应用情况后,就食品行业变革趋势,金征宇给出了六点判断:未来颠覆性技术融合应用将定义食品行业新趋向,颠覆性技术将助力食品新资源挖掘,颠覆性技术强化食品资源加工利用,颠覆性技术引领食品行业结构布局,颠覆性技术重塑食品安全追溯网络,颠覆性技术推进航天食品发展。

深刻领会“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罗东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进行了解读。他从深刻领会中央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的全面系统部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持政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在解读支持政策时,分别从乡村全面振兴要实施的系列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视角,对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化解读。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黄祖辉在《“千万工程”新实践:乡村组团式发展与品牌化经营》主旨报告中强调,随着城乡居民对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变化,数字乡村、文化乡村、和美乡村等乡村范畴已成为“千万工程”的建设内容。“千万工程”正在不断迭代升级和深化发展。乡村组团式发展正是“千万工程”的深化。他认为,乡村组团式发展和品牌化经营对于巩固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破解乡村过于分散化、公共服务效率低下,推动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相互促进,提升乡村整体价值,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深沉力量,是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精神灯塔。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在作主旨报告时指出,以文化为纽带,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共谋和美乡村的未来,意义重大。他认为,在推动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中,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准确把握和美乡村建设科学内涵。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二是充分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符号,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探索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事体验、乡村旅游、采风研学、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三是发挥文化治理功能,加快培育乡村文化人才。要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从优秀农耕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

在主题演讲环节,京东集团副总裁郭涛,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秉琪,中国西班牙商会北京会长大卫·毕加索,分别以《数实融合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国企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推进西班牙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进行分享。

图为星级“土特产”推介品牌授牌仪式。

念好“土字诀”,培育农业品牌精品。2025年度星级“土特产”推介名录在会上发布。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秘书长陈军在致发布辞中说,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土特产”发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也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土特产”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中国乡村发展协会联合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共同组织开展了2025年度星级“土特产”筛选活动,构建了一套星级“土特产”遴选指标体系,并以此遴选出一批星级土特产品,形成2025年土特产推荐名录。此次共有135种“土特产”入选,其中涉及粮油、肉类产品、水产品、特色经济作物产品等13个品类。在现场,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齐国,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晓举一起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农业农村局选送的“伽师新梅”、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人民政府选送的“开化清水鱼”等星级“土特产”授牌。

图为《“文化赋能 品牌强农”公益行动》倡议现场。

“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坚守服务“三农”初心;牢记“国之大者”时代使命。”首届乡村发展品牌入选代表登台,向全社会发出:“以文化赋能为引擎,建设和美乡村;以品牌强农为抓手,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立足博鳌,面向国际,携手构建乡村发展品牌体系,共赴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未来!”的《“文化赋能 品牌强农”公益行动》倡议。

与会嘉宾代表还通过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了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和光大银行北京分行合作签约仪式。

图为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走进海南排港村,村民在表演《鲤鱼灯闹春》。

图为第四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比赛总决赛颁奖现场。

图为乡村经营与品牌建设论坛现场。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会议期间举办了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同期走进海南、“文化赋能 品牌强农”驻村第一书记交流会、乡村经营与品牌建设论坛、第四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比赛总决赛、乡村发展项目对接座谈会、“品牌强农 国际共享”中日韩农业品牌分享会、“文化赋能 品牌强农”乡村发展品牌经验交流会(品牌之夜)和首届(中国·博鳌)乡村发展品牌邀请展以及乡村发展品牌展线上直播、大会专访等系列主题活动与品牌推广等。

图为乡村发展项目对接座谈会现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牟汉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