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以及对国内就业等民生的叠加影响,腾讯于4月宣布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三年新增2.8万个校招岗位,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彰显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行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扩大就业容量与质量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制造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减弱。在此背景下,腾讯始终将人才视为最宝贵的财富,逐年加大实习岗位数量和高校毕业生招聘比例,招聘数量在互联网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4月17日,腾讯正式发布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从多方面着手推动就业工作。
在系统性扩招方面,过去五年腾讯通过校招获得1.6万名人才,未来三年将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力度,其中仅2025年就将招聘10000名校招实习生。在技术人才储备上,今年开放的校招岗位涵盖技术、产品、设计、市场、职能等五大类70余种岗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游戏引擎等技术类岗位“扩招”力度空前,占比超60%。此外,腾讯还推出“青云计划”招聘专项,将大模型作为投入力度最大的关键领域,持续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顶尖学生,提供专项培养、与高管对话、学术顶会资源等机会,并让学生深度参与核心业务岗位的前沿技术课题研究。
目前,腾讯已走进36所高校展开校园宣讲会,并组织技术、腾讯元宝等八大专场线上空中宣讲会,覆盖人才超40万。同时,积极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面向上海、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重点城市开展联动招聘活动,促进供需对接、岗位匹配,为全国就业大局贡献力量。
依托数字生态,创新就业形态与机会
由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构成的数字生态,正持续创造新的就业机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统计显示,微信生态拉动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超5000万个,对稳就业、促就业和就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培育就业增长新动能方面,腾讯提供标准化产品工具,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深化应用,为企业提供小程序开发、视频号运营等业务,合力服务13亿微信用户,实现价值创造与就业带动。服务商企业规模从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衍生出大量就业机会。在带动培育新兴职业方面,腾讯联动生态合作伙伴助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激发社会对数字化人才需求,催生上百种新职业、新工种,如小程序开发、运营人员岗位以及视频号运营师等。在创造普惠包容就业机会方面,调研显示,微信生态内大专、中专、初中及以下学历从业者占据半壁江山,随着微信生态加速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越来越多的小镇青年获得新机遇实现个人价值。
发挥科技优势,提高就业便利与服务
腾讯将促进就业的思考融入平台生态建设,发挥连接力优势,降低就业门槛、助力就业市场完善。
在提升零工就业需求对接方面,为促进人力资源高效匹配、打造“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腾讯于去年10月在“出行服务”中推出“零工市场”服务,并于今年3月上线“附近的工作”小程序。目前,该服务已在全国上线5个城市,上线岗位2.6万个。同时,微信也上线搜索工作能力,聚合全国200多个地市3000多个公众号发布的招聘信息,帮助用户更便捷找到工作信息。微信支付推出的“微工卡”数字化方案,借助腾讯电子签、腾讯微保为零工群体提供便捷签约、考勤、保险保障和结算服务,2024年服务了近两千万零工群体,有效保障灵活就业者权益。
在提供数字化纾困方案方面,腾讯与广东省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等机构共同发起“自立小店”助力行动,帮扶纾困残障小商家,免费提供经营工具、关爱险、数字经营培训、提现额度系列等关怀措施。腾讯地图主导打造全国首个便民修补小店专属地图,帮助从事“小修小补”的小店主在腾讯地图APP、微信小程序里“出道”,为数字生活注入“人间烟火”,也为有技能的残障人士、困难人群提供就业机会,目前200多座城市近60万家修补小店已搬上了地图。
在优化数字化就业服务体系方面,腾讯多方位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作,依托腾讯企点,上线社保卡智能客服系统,提供全渠道、全天候线上及电话服务;与广州市人社局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人才大数据平台,重构人才“引、育、流、管、用”数智化平台。
政产学研结合,提升就业效能
腾讯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政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教育链融合发展。
在政企校三方联动方面,腾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助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育,推动人才就业质量提升。开展“犀牛鸟”高校合作计划等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与北大、清华、中科院计算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联合实验室,与国内20余所高校建立深度科研合作。与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合作开设“腾班”,校企共建、独立招生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腾讯公司创始人陈一丹先生捐资创办武汉学院,以公益办学创新理念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组织AI培训方面,腾讯联合深圳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主办技能人才“AI第一课”系列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学员掌握AI工具应用、数据分析和场景化问题解决能力,让AI技术能真正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广东省人社厅指导下,腾讯积极落实“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打通青年就业、成长、成才的“最后一公里”。
在培育高水平兴乡人才方面,腾讯积极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开展,聚焦乡村人才队伍培育,努力带动更多乡村就业收入机会。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推出“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探索可行的乡村经营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方案,依托经营人才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收入机会。与深圳团市委联合发起“青鹏计划”,聚合深圳、港澳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学员,引导学员发掘乡村产业价值,推动城乡青年共创共享,助力大湾区青年人才振兴。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未来,腾讯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和数字化能力,与各方齐心协力,为提升应对贸易战的经济韧性和高质量就业创业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晨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