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河南省安阳市滑县181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一场“颗粒归仓”的攻坚战在豫北粮仓拉开帷幕。6月5日,走进滑县瓦岗寨乡政府大院,只见门口“院内可以晒粮”“农机手免费就餐”的红色告示格外醒目,金灿灿的麦粒在院内空地上铺展开来,工作人员正协助农户翻晒粮食。这已是该乡连续第三年向农民敞开政府大院,同步开放的还有各村党建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场地。
“我们在大院划定专门晒粮区,每天安排3名干部值班,提供扫帚、铁锨和夜间照明,还开放机关食堂提供免费简餐,休息室可供农机手充电休息。”瓦岗寨乡政府党政办工作人员刘一帅介绍,除政府大院外,全乡8处闲置场院也已全部对农民开放。在党群服务中心便民点,矿泉水、急救箱等物资一应俱全,为抢收一线的农民和农机手撑起“暖心港湾”。
5月29日,中共滑县县委组织部发出的倡议书。倡议要求全县基层党组织将党建阵地、村室等公共资源优先用于夏粮晾晒,短短24小时内,各乡镇迅速响应:白道口镇开放全镇单位场地,同步组织农机维修队、备足燃油供应、完善4个烘干站点;城关街道各村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发布晾晒提醒,村干部主动帮助农户拉麦、摊晒;慈周寨镇将62个晾晒场地信息全网公布,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以前愁晒粮,现在村委会广场成了‘黄金场地’,还有干部帮忙翻晒。”白道口镇后吾旺村村民赵大娘望着铺满广场的麦粒喜笑颜开。如今在滑县,乡镇政府大院、党建文化广场、村室院落等公共空间“应开尽开”,全县累计开放各类晾晒场地2000余处,搭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阳光晒场”网络。
“晒的是粮食,暖的是民心。”瓦岗寨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孟课说,开放公共资源不仅解决了晾晒难题,更架起党群“连心桥”。据悉,滑县正将“晾晒场地共享”纳入基层治理常态化机制,同步推进志愿服务队帮扶、烘干设备调配、秋粮抢种指导等全链条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责任担当。
作者:李涵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