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西畴县:一线课堂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郑舒予 马千雅等
  • 2025-06-24 18:52:22

“优质茶树菇呈浅褐色,这样的品相市场认可度高。”近日,云南省西畴县董马乡青年人才党支部13名学员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开展种植实训,通过“理论+实操”双轮驱动,在生产一线淬炼技能。这是西畴县以“一线课堂”推动党建、人才、产业深度融合的缩影。

党建领航:红色桥梁打通产业脉络

西畴县以“深联帮”专项行动为抓手,在董马乡等乡镇创新打造“田间课堂”“大棚课堂”。乡镇党委牵头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整合自然资源与产业资源,发展农特产品销售、劳动力输出等主营业务,为一线课堂筑牢经济根基。

党组织、企业、基地三方联动开展实地观摩、大棚座谈等联建活动80余次,通过“集中交流+发展研讨+人才对接+项目合作”机制,打造集党员教育、群众服务、企业帮扶于一体的党建阵地。政策、资源、人才正加速向产业前线集聚,形成“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的发展格局。

人才聚力:一线淬炼培育实用型队伍

“村干部上讲台、人人当老师”成为人才培育新常态。西畴县将一线课堂作为干部练兵场,推动村“两委”与后备干部躬身实践,同时根据基地需求开展岗位“二次匹配”,实现精准育才。

引才方面,通过乡村能人座谈会、线上招募等“家书招才”机制储备人才库,择优录用的青年人才同步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双轨培育”。企业技术骨干化身“讲师”,在课堂中传授市场动态分析、采摘烘干等实操技能,通过现场研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耦合。

产业增效:技术赋能激活乡村动能

针对农业技术短板,人才团队在西洒镇推广无人机播种、施肥等智能化技术,组建高级农艺师领衔的“1对1”指导小组,为220户农户提供从整地到采收的全周期技术服务。

董马乡则通过协调冷库、菌棒车间等设施,2024年建成10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种植菌棒8.5万支,预计年产值超150万元,带动486人次就业。一线课堂已成为破解技术瓶颈、联结市场需求的关键纽带。

截至目前,西畴县“大棚课堂”累计培育人才100余人次,带动1000余户农户增收。从辣椒地到食用菌棚,从无人机飞防到智能水肥管理,一线课堂正以“三链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作者:郑舒予 马千雅 马黎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