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海南万宁桥北村:不争地、不抢光,林下斑兰绿叶生“金”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邓卫哲 李克欣 李丹迪
  • 2025-07-04 21:16:35

清晨五点半,海南省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的斑兰叶种植基地已是一片忙碌。村民王有平弓身于橡胶林下,手指捏住翠绿的斑兰叶根部,小刀利落一划,叶片应声而落。晨光透过橡胶枝叶洒在成片的斑兰叶上,空气里弥漫着独特的糯香。“一天能收300斤,挣个五六百元没问题!”他抹去额头的汗珠笑道。

斑兰叶,学名香露兜,是一种纯天然食品香料,具有“东方香草”的美誉,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等行业。“斑兰叶耐阴喜湿,适合在橡胶、槟榔、菠萝蜜等热带经济林下种植。”王有平指着油亮的叶面介绍,“种一次能连续采收10-15年。”这种一次种植多年受益、“不抢地、不抢光”的特性,让斑兰叶成了林下复合栽培的优势作物。

2019年,还是贫困户的王有平,在政府补助支持下试种了5亩斑兰叶,当年收益就有3万元。这一试,点燃了全村希望,6年间,桥北村斑兰叶种植面积从5亩跃至2200亩,520户村民中486户加入种植行列,斑兰叶成了人人称道的“绿金叶”。

“这不是抢地,是给传统产业做加法。”桥北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炼告诉记者,“斑兰叶不跟橡胶、槟榔争地,还能抑制杂草、减少病害。”他粗略算了笔账:“每年割8茬,每亩产量3000-6000斤,按每斤收购价2元算,每亩收入能达到6000-12000元,比单纯种橡胶树的收益高不少!”

产业红火,也催生了新行当。黄炼指向不远处正捆扎叶片的采收队:“现在村里有了‘专业采收队’,熟练工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去年全村仅务工收入就超300万元。”作为采收队牵头人的王有平接过话:“以前打工得跑岛外,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方便多了。”

斑兰叶的“升值路”越走越宽,深加工是关键一环。南桥镇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建立400亩示范基地,推广组培苗良种繁育技术;随着《斑兰叶种苗繁育技术规程》《香露兜叶食品安全标准》出台,产业链从鲜叶采收延伸至深加工。“1吨鲜叶加工成冻干粉,附加值能翻3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研究员王辉介绍,“现在已开发出食品、日化、香薰等20余种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如今南桥镇斑兰种植面积超5000亩,“种植-采收-加工”链条越拧越紧。南桥镇的斑兰叶产业版图,早已超越种植与加工。在桥北村的“咖啡驿站”,游客可品尝斑兰拿铁、斑兰椰子鸡,带走斑兰盆栽和饼干礼盒。这种“销售+服务+观光”模式,正是南桥镇政府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的缩影。

“斑兰叶是‘中国版抹茶’,代表绿色健康的未来。”南桥镇镇长纪新帅称,在南桥镇斑兰绿叶生“金”的故事仍在续写,“科研团队正攻关斑兰日化用品,村企合作开发斑兰主题民宿,跨境电商拓展东南亚市场……”斑兰叶的香气,正从林间地头飘向更远的天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卫哲 李克欣 见习记者 李丹迪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