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杭城,虞风拂面。7月8日,一场以“融杭兴虞 智绘未来”为主题的盛会——2025上虞发展大会暨融入长三角“杭州·上虞周”主旨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专家、企业家、乡贤代表齐聚一堂,共谋绍兴市上虞区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圈、拥抱长三角一体化的新篇章。会上,总投资额高达181.94亿元的22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为这座杭州湾南翼的“青春之城”再添强劲引擎。
“我们正全力打造一座‘不设天花板’的青春之城!”上虞区委副书记、区长余丹在主旨推介中,热情洋溢地向与会嘉宾描绘上虞的活力与潜力。地处杭绍甬半小时经济圈核心,随着杭绍甬高速、轨道交通等关键路网的打通,上虞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近年来,上虞锚定“青春之城”建设目标,大手笔设立50亿元产业母基金,布局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4+4”现代化产业体系,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此次“杭州·上虞周”,正是上虞主动拥抱杭州、寻求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协作的响亮号角。
签约环节无疑是大会最“燃”时刻。22个产业项目集中落笔,181.94亿元真金白银投入,为上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汩汩“源头活水”。
“我们计划总投资5.2亿元,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这家企业带来的项目,其自主研发的并联机器人、SCARA机器人产品,将直接赋能上虞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智能化升级,并覆盖半导体、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多个应用场景,为打造具身智能产业高地添砖加瓦。
这22个项目,犹如一颗颗充满生机的种子,涵盖领域广泛:从翱翔蓝天的低空飞行器研发,到扎根皂李湖畔的假日云岛文旅项目;从精密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到方寸之间的高端半导体芯片制造……项目清单就是一张上虞未来产业的“生长图”。
产业要升级,创新是核心动力。会上,一个重量级平台——杭州湾联合创新中心共建仪式引人注目。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代表共同上台,与上虞携手。
“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主体协同、要素整合、链条贯通、生态共生’的区域创新联合体。”上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将聚焦“3+X”产业方向,整合组建高水平校企研究院,布局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引入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集聚高质量科创项目,目标直指全国企业主体创新示范区、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先行地。
与此同时,中国高校浙江校友会联盟与上虞企业家协会的牵手,浙江省药监局与上虞区政府共建生命健康产业的签约,以及多个重点平台间的“对标合作”(如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对标杭州临平经开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对标湘湖、e游小镇对标艺创小镇),都彰显了上虞借智引力、借梯登高,全方位融入杭州及长三角创新生态圈的决心。
盛会也汇聚了智慧与乡情。知名高校专家、虞籍乡贤代表纷纷发言,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等专家学者带来了前沿的思考与洞察。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副书记、虞籍人士肖刚教授深情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发展的关注与支持。来自卧龙电气的省顶尖人才沃尔特·安格利斯则分享了在上虞创新创业的体验,印证了这座“青春之城”对人才的吸引力。
“当西湖的智慧遇见曹娥江的活力,当长三角的‘大写意’化作上虞的‘工笔画’,一个活力无限的‘青春之城’必将拔节生长!”大会主持人的结语,道出了与会者的共同期待。随着“杭州·上虞周”系列活动的深入推进,杭州湾畔的这座“青春之城”,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富活力的步伐,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壮阔洪流。
作者:叶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